我凭什么拥有这些“好东西”?走出“不配得感”的隐秘牢笼

这个感觉啊…它总在你最该高兴的时候突然冒出来。比如升职邮件弹出来的那一刻,脑子里嗡的一声不是“我终于做到了”,而是“他们是不是发错人了”。或者生日那天朋友送来很贵的礼物,你搓着包装纸的边角,喉咙发紧想说“别为我花这么多钱”——虽然你明明上周才给人家买了同等价位的围巾。

你知道的…这种情绪它叫“不配得感”。心理学上管它叫…叫什么来着…哦对,deservingness,就是“你觉得自己该不该得到什么”的底层信念。但这解释太冰冷了是不是?真实情况是…它更像有人在你心里装了台复读机,每次好事降临就循环播放:“你装什么装?”、“这位置你坐得稳吗?”、“他们迟早看穿你”…

我认识个姑娘叫小棠。她去年拿下全场最佳项目奖,庆功宴上大伙儿举杯敬她,她却缩在角落抠酒杯上的水珠,反复嘟囔“运气好罢了”。后来领导私下问她愿不愿带新团队,你知道她说什么?她说“我资历太浅了…换张姐更合适”。张姐可是她亲手教出来的徒弟啊!

这种剧情每天都在上演…有人不敢接受表白,觉得对方“迟早会发现我真面目”;有人涨薪后连夜加班到胃痛,仿佛多领的薪水得用命去抵…

我凭什么拥有这些“好东西”?走出“不配得感”的隐秘牢笼

到底…到底这东西怎么来的?好多心理学家会揪着童年说事。比如你考试拿98分冲回家,父母却指着扣分处说“为什么丢这两分”;比如你颤抖着展示绘画比赛的奖状,他们叹气“搞这些能当饭吃吗”。次数多了,孩子就被驯化了——爱变成需要解锁的成就,而自己永远“不够格”。还有种更隐蔽的…家里总夸你“懂事”,可“懂事”背后是什么?是你咽下玩具店橱窗前的渴望,是用“我不喜欢”来掩饰“我不敢要”。

职场里这个病更吓人。Alice的故事看过吗?跨国公司的部门主管啊,业绩顶尖的那种。每次老板表扬她,她非要补一句“全靠团队支持”——明明方案从头到尾都是她熬出来的。有次下属搞砸项目难过,她偷偷把人家的活儿揽过来加班做,结果对方崩溃大哭:“你让我觉得自己是废物!”

你看…“不配得感”早不只是自我折磨了,它变成刺伤别人的匕首。

更荒诞的是…我们甚至害怕幸福本身。中大奖第一反应是“会不会遇车祸”,被求婚时担忧“之后肯定要离婚”,就像…就像心底有个警报器,但凡快乐超标就尖叫:“危险!退后!”

有位来访者对我说过刻骨铭心的话:“幸福像偷来的珠宝,戴得越久,被捕时越难堪。”

要撕碎这东西…得先看清它的把戏。每当你用“我不配”推开机遇时,其实在玩一种…一种心理对冲。仿佛提前贬低自己,别人再否定你就伤不到你了——像在悬崖边自断双腿,只为了不掉下去。

还有种隐蔽的快感:用卑微姿态换取安全感。“我都这么自轻自贱了,你们总不忍心踩我吧?”

改变…它特别反本能。小棠后来硬着头皮接了新团队,第一个月开会声音都在抖。有次她试着说“这个方案我觉得很棒”,说完立刻补了句“当然可能有漏洞…”,但这次她忍住了没继续否定自己。你知道吗?这种微小的停顿特别重要…像在泥潭里抬起第一只脚。

还有个邪门但管用的方法:把“配不配”转换成“要不要”。

别人送你香水,别琢磨“我哪值得这牌子”,改成“茉莉香太冲鼻,下次暗示他买柑橘调”。

老板委派重任,别想“凭啥选我”,换成“加班费得先谈妥”。

对…就是把自己从“被施舍者”扭成“主动筛选者”,姿态就舒展了。

最后我想说…那个蜷缩在礼物盒里的你,早该爬出来踩踩地上的奖杯了。它们可能硌脚,但踩碎又何妨?新的勋章总会来的——而你盛放喜悦的容器,得先清空自责的砂砾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4254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