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翻手机相册,翻到一张合照。照片里他笑得特别亮,牙齿整齐得可以去拍广告。我呢?我正好在眨眼,表情有点……怎么说,怪怪的,好像被什么突如其来的东西吓到了。就这么一张照片,我盯着看了好久。心里那个老念头又冒出来了:他这么帅这么好,凭什么跟我在一起啊?真的。就是那种,说不清道不明的,低下去的感觉。
有时候晚上一起出去吃饭。坐在他对面,他说话特别有意思,周围人都被他逗笑了。我也跟着笑,但笑着笑着,心里就开始嘀咕:你看他多自如啊,我怎么就做不到?好像脑子里预装了过滤器,他说的每句话,他做的每件事,都在那个过滤器里转一圈,然后啪嗒一声掉下来——结论总是证明着他有多好,而我好像……就是有点儿配不上?
这种感觉,像是被什么东西牵引着,不由自主地就滑向了自我怀疑的泥潭。太奇怪了,明明我们两个人好好吃着饭呢!啊,对了,说到吃饭,等下要是点菜,我得记得提醒他别点辣,他胃不太好。
最怕和他一起去买衣服。尤其是那种灯光特别亮、镜子特别大的商场试衣间。真的,那简直就是公开处刑。我试一条裙子,站在镜子前,左看右看都觉得别扭。肩膀是不是太宽了?腰线那里怎么垮垮的?腿……唉,算了。他呢?他穿着件简单T恤牛仔裤往那一站,就让人觉得很舒服,很顺眼。他会说:“这条很好看啊!”
可我当时脑子里嗡嗡响,全是自己的“缺点”在被那些镜子无限放大。耳边听见他说话,但那些夸赞的话像是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屏障,撞上去,然后碎掉了,根本进不到心里面。一点都进不去。镜子里的那个人看着我,我也看着她,好像彼此都很陌生。
他朋友挺多的。有时候聚在一起,聊些我完全插不上嘴的话题,比如最新款的游戏啊,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才懂的行话啊。我就坐在旁边,插不上嘴的感觉真糟糕。你知道那种感觉吗?好像语言功能被强制关闭了,只能在旁边干坐着。感觉空气一点点凝固。我就只能低头数杯子里的气泡,或者假装手机有重要消息。心里想着:”完了完了,他朋友肯定觉得我特别闷,特别没意思吧?他会不会也觉得带我出来有点……丢脸?” 那种尴尬,像一团湿漉漉的棉花,堵在喉咙里。
我在网上看了很多,说什么恋爱里自卑,大概都是因为太爱比较了。是啊,我承认,我总是在比。比外貌——他身材管理得多好,而我肚子上的肉肉总是那么顽强;比能力——他工作那么出色,思路那么清晰,而我呢,好像干什么都差那么点意思,慢半拍;甚至比性格——他那么开朗会社交,朋友那么多圈子那么广,我呢?更像个缩在自己壳里的小蜗牛。每次一比较,我就觉得自己像个褪了色的影子,模模糊糊地贴在他的光芒后面。然后心里那个声音就响起来了:“看吧,你差得远呢。”
这声音特别顽固。我甚至能感觉到它就在那儿,像背景噪音一样挥之不去。
这种状态久了,真的累。心累。有时候跟他在一起,本该是开开心心的,结果脑子里全是自我审查:我刚才那句话说得傻不傻?我今天的头发是不是很乱?他会不会觉得我太粘人了?……
整个人的神经都是绷紧的,没法真正放松下来享受属于两个人的时间。本该是甜蜜的负担,可到我这儿,只剩下负担了,甜蜜被隔离了。就像戴着一副滤色眼镜在看世界,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自卑色调。
我也试过对自己说:“别想那么多!”、“自信点!”
没用。一点用都没有。那些口号喊出来轻飘飘的,落不到心底那个沉重的角落。该不安的时候还是不安。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束缚住了,挣扎显得徒劳。
后来,有一次特别难过的时候,我感觉自己快被那种“我不够好”的念头淹没了。我做了一个决定,可能听起来有点笨,但我还是干了。我拿出手机备忘录,开始打字。不是写他的好,而是写我自己。
我写:“今天按时完成了工作汇报,主管说思路清晰。”
写:“过马路时主动扶了一下旁边颤巍巍的老太太。”
写:“煮的面条他吃了两碗,没嫌弃。”
写:“给阳台那盆快死的绿萝换了土,它好像又精神点了。” ……
就是这些鸡毛蒜皮、小得不值一提的事情。一开始写得别扭极了,觉得自己在干啥蠢事啊?真的有用吗?但坚持了几周,每天强迫自己写一两笔。
慢慢地,好像……有点不一样了?不是说立刻变得多自信。而是当我再站在那个可怕的试衣镜前,耳边响起他“挺好看的”评价时,心里那个反驳的声音,好像……弱了一点点?脑子里会突然冒出备忘录里自己记下的某一桩小事:“你不是上周还帮同事解决了那个棘手的问题吗?”
或者是“昨天你做的那个红烧排骨,他吃得可香了。”
这些小石子,一点点地,扔进了那片自我贬低的深潭里。虽说激起的涟漪很小,但水面确实不那么平静如死了。那些微小的自我肯定,像微弱但持续的信号灯,在浓雾中闪烁着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还有一点被我强制执行的改变——实话实说。以前心里不舒服,比如在聚会上插不上话那种难受,或者看到他和别的女生聊得开心(虽然知道只是普通朋友)时心里拧巴,我都死死憋住不说。总觉得说出来显得自己矫情、小心眼儿。但现在不一样了。我开始尝试(虽然很难!)把感受告诉他。不是指责他或者他的朋友,而是老老实实说:“刚才你们聊的那些,我都不懂,感觉像个木头人戳在那儿,有点慌。”
或者说:“嗯……看到你和XX聊得那么开心,我这儿(指指心口)有点莫名的小酸泡泡冒出来,我知道不太对劲,但就是有这种感觉。”
说出来的时候,声音可能都在抖,脸也发烫。但奇怪的是,说出来以后,心里憋着的那股闷气,好像找到了一个出口,散掉了一些。好像一块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撬开了一条缝隙。
说出来之后,最怕的是他的反应。怕他觉得我烦,怕他觉得我事儿多。但实际呢?他那次听完我说在聚会上的窘迫,先是愣了一下,然后说:“啊!抱歉啊,是我疏忽了,下次我们聊点你也能参与的!”
后来再聚会,他真的有意识地照顾我一下,或者提前给我讲讲他们可能会聊到的梗。至于看到他和别的女生说话那种小小的酸泡泡,他会捏捏我的脸(虽然我总躲开),有点无奈又好笑地说:“笨蛋,这不就是普通社交嘛!你在我这儿是独家VIP,懂不懂?”
虽然他表达的方式总是那么欠揍,但那份笨拙的真诚,我感受到了。原来那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的恐惧念头,未必是真实的现实。现实是,他给了我空间,让我表达那些“不体面”的情绪。这种被接住的感觉,让我压抑已久的心感受到了一丝松弛。
当然,现在也不是说我完全不自卑了。那感觉就像个老熟人,时不时还会来串门。在他意气风发地谈着新项目的时候,在我对着镜子发现眼角新冒出一条细纹的时候……那个低下去的声音还是会冒头。但是,我好像不那么怕它了。就像外婆以前说的,天阴了总会晴。我知道它来了,它在那儿,但我不会像以前那样,被它牵着鼻子走,完全淹没在里面了。
我手里有了点小工具——备忘录里累积的那些“我其实也不错”的小证据,是我对抗淹没的救生艇;而尝试着打开心门,笨拙地表达那些羞于启齿的脆弱和不安,则让我发现真实的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。
也许,所谓的“配不上”,有时候只是我们心里自己画出来的影子。影子总是歪斜的,总是放大的,总是扭曲了真实的样子。它并不能代表阳光下那个真实的、独一无二的、有优点也有毛病的你和我。
下次当你心里的影子又跳出来作怪,试着像写日记一样,记下今天你做了哪件让自己觉得“嗯,我还行”的小事?哪怕只是挤公交给老人让了座这样不起眼的小事。然后在信任的人面前,勇敢地承认一次:“嘿,我刚才有点小不安。”
看看会发生什么。可能你会惊讶地发现,阳光下的那个真实的你,比影子描绘的模样,要生动可爱得多。
有时候,自我怀疑的阴影并非源于爱人投射的光,而是我们挡在了自己与阳光之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