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在手里转,脑子却罢工?情绪漩涡和杂念杂草正啃掉孩子的专注力

昨天在楼下碰到邻居王姐,她家孩子今年五年级,哎哟,学习特别特别认真,真的,每天放学就钻进房间写作业,可是…可是成绩就是上不去。王姐那个愁啊,头发都白了好几根,她拉着我说:“你说这孩子是不是笨?可玩起那些乐高啊,机器人啊,明明灵光的很!”她叹气道,“但一坐书桌前,不是发呆就是抠橡皮,本子上画满小人,问他怎么了,憋半天才说‘怕明天听写又不及格’…”

这话听着可太熟悉了。真的,你想想,咱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过?明明书是摊开的,字是一个个进的,但…但感觉就是进不去脑子,对吧?好像那个脑子啊,被什么东西糊住了。其实呢,这个最大的障碍,往往不是题多难,而是孩子被情绪和杂念这两座山给压住了。情绪这东西,看不见摸不着,但它能把学习的路堵得死死的。

你知道吗,有调查说,差不多得有快六成的青少年自己都承认,上课没法完全集中精神,能撑满30分钟不分心的孩子,连四成都不到。这数字…挺吓人的对吧?为什么坐那儿却听不进去呢?我琢磨着,可能是情绪先乱了套。现在的孩子,压力…压力是真不小。学业的担子有多重,大家都懂的。怕考砸了丢脸,怕被同学比下去,怕让爸妈失望…这些担忧像小虫子一样在心里钻啊钻,啃着那点可怜的专注力。焦虑一上来,心跳快、手出汗,甚至胃都跟着不舒服,这时候别说思考难题了,连静下来看一行字都费劲。情绪这个漩涡一旦卷进去,学习效率?唉,基本就被冲没了。

笔在手里转,脑子却罢工?情绪漩涡和杂念杂草正啃掉孩子的专注力

而且啊,现在的孩子身体发育也挺…挺闹心的。青春期那会儿,身体里的激素简直像在坐过山车,真的,这可不是我说的,是医学研究。那个睾酮啊雌激素啊,它们一波动,脑子里管情绪的血清素、多巴胺这些也跟着乱晃。孩子自己都搞不懂为啥突然烦躁,为啥一点小事就想哭或者发火。这种情绪波动根本不是他们“不努力控制”,是身体里在打仗呢!加上大脑前边那块管自控、管理性的前额叶,它发育特别特别慢,得到二十多岁才成熟…你让个十几岁的孩子完全管住自己?太难了。

说完了情绪,再说说脑子里那些杂草一样的念头——杂念。现在的干扰源也太多了吧?手机嗡嗡一震,心就飞了;窗外有点动静,眼睛就飘了;刚想写题,突然惦记起昨晚的游戏没通关…这专注力啊,像是破了个洞的桶,怎么装都装不满。有些孩子情况更特殊点,可能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,他们不是故意不专心,是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不一样,更容易分心,更冲动,自己也很懊恼的。

那我们能怎么办呢?硬压吗?吼着“专心点!”?恐怕…恐怕没啥用,还可能越吼越糟。

情绪这东西吧,得先接纳再疏导。

孩子敢在你面前哭,敢说“我害怕考不好”,其实是好事,说明他觉得你这儿安全。别急着堵住他的嘴,一句“这有什么好怕的”就顶回去。你得让他知道情绪不是错,可以说出来。就像心理专家常讲的那个情绪ABC理论,事件本身(Activating event)不直接导致行为结果(Consequence),中间还有个信念(Belief)在捣鬼。孩子怕听写,深层可能是怕被否定。你帮他改了这念头,压力就轻了。

行动上呢,得给孩子“清淤”

环境上的杂物先收一收,书桌干净点,手机?最好扔远点。但心里的杂念更难清。试试番茄钟?学个二十分钟,允许他疯跑五分钟。关键是别让弦一直绷着,会断的。还有啊,身体放松了,脑子才转得动。简单的呼吸练习,深深吸气,憋住几秒,再慢慢吐出来…练几次,紧绷的状态真的能缓下来。嚼嚼口香糖据说也行(当然别在课上嚼),能提一点专注力。

其实最根本的,是要让孩子找到那个“我能行”的感觉。作业太多太乱,帮着他拆解,一小块一小块啃,啃完一块就夸一句。这就像点灯,一点一点把自信的光捻亮了,黑暗(那些焦虑恐惧)才退得下去。你知道吗,患有多动症的孩子,在鼓励和支持下也能找到自己的路,你看奥运冠军菲尔普斯不就是例子吗?

说到底,孩子学习的路啊,最大的坑不是知识多深,是路上横着情绪和杂念这两块巨石。搬开它们,不能光靠孩子自己吭哧吭哧地扛。得靠我们弯下腰,看到他们的累,他们的怕,陪着他们喘口气,一点一点找方法疏通那条被阻塞的路。专注的光透进来,知识的种子,才能真正落地生根。

写着写着想起王姐家孩子最近好像参加了学校机器人比赛,拿了奖呢…你看,情绪顺了,找到兴趣点,那股劲儿不就出来了?希望他能尝到甜头吧…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4305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