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我又和同事吵了一架。其实就他妈的一个表格格式的事儿,可话赶话的,最后摔门走了。回家路上手机震了,朋友突然发了首诗过来,说是萨提亚写的,叫《当我内心足够强大》。瞟了一眼开头,什么“你指责我,我感受到你的受伤”——心里直接嗤笑:“又灌鸡汤,受伤?明明就是他先挑事的!”
可夜里刷牙的时候,那几句诗突然鬼一样冒出来了。镜子里的自己,嘴角还死死往下撇着,和白天吵架那会儿一模一样。那时候我突然……愣了下神。那个同事,好像上周听他提过,他负责的项目被甲方刁难,整个人绷得像根快断的弦。所以他说我表格混乱的时候,声音是劈的——他的指责,会不会真是……某种求救?
就像诗里说的,是“受伤”的信号?
这念头让我牙刷停在嘴里半天没动。泡沫快滴下来了。
萨提亚这个人吧,搞心理治疗的。她最狠的一点,就是把人际关系那点撕扯,全摊在阳光下晒。她说人就像冰山,露出来的行为只是个小角儿,水底下藏着什么感受啊、恐惧啊、没被满足的渴望啊,才是真正驱动我们的东西。别人骂你,可能是在喊“快看看我多疼”;别人讨好你,也许缩着脖子在等一句“你够好了”。
以前我哪懂这些。别人一凶,我立刻竖起矛;别人一冷,我马上冻成冰。防御,全是防御。萨提亚却说,“当我不再防卫”,让委屈啊愤怒啊这些玩意儿,“自由流淌”,人才能在悲伤里摸到暖,在怒里面找到劲头。这话听着玄乎,但那次吵架后我试了试。
第二天见到那同事,我没躲,也没假装没事儿(以前我只会这两招)。我喉咙发干地说:“昨天表格是乱了点,但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?”
他眼睛瞪得溜圆,接着肩膀居然塌了,嘟囔了一句:“靠,三晚没睡好了。”
那一瞬间,有什么东西被我们放下了。像诗里写的:“所有力量,在我们之间自由流动”。原来愤怒底下压着的,是力气。痛苦再深,缝里能漏出光来。
萨提亚还有个更戳心的观点:人最大的攻击是对准自己的。那些“我不够好”、“他们肯定讨厌我”的刀子,都是自己往心口捅的。所以她说“当我不再伤害自己,便没有人可以伤害我”。这话……太痛了。想起我妈总念叨我嫁不出去,以前我表面顶嘴,回家就狂吃甜食泄愤——这不就是在替她捅自己吗?后来我居然……给她发了条消息:“妈,你是不是怕我老了没人陪?”
她沉默了好久,回了句:“嗯,怕你像我一样孤单。”
伤害依然在那里,是真实的。但攻击性被溶解了,被理解了。这大概就是萨提亚说的“把武器放下,让心柔软”。
跑个题啊,昨天取快递又跟人吵了。但吵到一半,那句诗忽然飘进脑子……“你指责我,我感受到你的受伤”。
我居然噗嗤笑了出来,对方直接懵了。好吧,修行还是不够。
说回正题。萨提亚的模式特别实用在于,它不逼你“变强”,而是让你“看见自己”:看见自己做不到的别硬扛,看见自己做到的就拍拍肩膀说“可以啊”。价值感不是靠别人投喂的,是自己一点一点把碎片捡起来粘好的。就像她说的,冰山底下埋着的渴望——渴望被爱、渴望被接纳——不是伸手去要,而是先把自己的瓶子蓄满水。瓶子满了,水才溢得出去。
现在再读那首诗,感受完全不同了。“当我内心足够强大……”
它不是叫你变成石头,刀枪不入那种强大。而是像棵竹子吧,风狠了就弯一弯,但根还死死咬着泥土。委屈可以淌过去自责可以咽下去,但你知道,这些都不会杀死你。
朋友问我最近怎么柔和了。我说,大概是因为……心里的刺,被萨提亚泡软了吧。软下来的刺,居然变成了绳子。绳子是能拉人的,也能捆住那些差点摔碎的关系。
诗的最后一句说:“终究可以活出自己,绽放自己!”
绽放啊……听着像开了朵大花那么隆重。我倒觉得没那么夸张。不过是心里那堵墙,塌了一块而已。光透进来了,就足够了。
情感痛点 | 萨提亚的启示 | 转变表现 |
---|---|---|
被指责时立刻反击 | 对方攻击可能源于内心伤痛 | 尝试问“你是不是压力大?” |
用甜食缓解母亲唠叨 | 停止自我攻击才能阻断伤害 | 直面母亲背后的恐惧 |
价值感依赖他人认可 | 看见自己的“已有”与“未能” | 肯定自己做到的部分 |
关系中的防御高墙 | 让情绪流淌才能转化力量 | 刺软化成了连接彼此的藤蔓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