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突然把碗摔在地上,冲着父母吼:“我恨你们!巴不得你们消失!”
门被砰一声砸上。剩下两个人,呆呆站着。你懂那种感受吗?心像被撕开了,可是…更痛的是你不知道为什么。明明,明明小时候还黏着你讲故事的啊。
有人说这是叛逆期。但你知道吗?不是的。真的不是。那些话,那些眼神里的恨意——其实是求救信号。只是被扭曲了,被一种叫双相情感障碍的病扭曲了。躁狂发作的时候,情绪就像火山喷发一样,根本控制不住。有个女孩,小华,才16岁,拿刀划自己手臂,她说这样“心里的苦闷能少一点”。她恨父母吗?后来医生发现…她恨的是自己,恨自己为什么变成这样。
父母也很委屈啊。“我供你吃穿,给你报最好的补习班,怎么就成了仇人?”
可孩子接收到的不是爱,是压力。报班?那可能是孩子躁狂期突发奇想:“我要学画画!学钢琴!我都能成天才!”
父母当真了,赶紧交钱。结果呢?抑郁期来了,孩子连床都起不来。这时候父母一句“钱都白花了”,得,仇恨的种子就埋下了。
研究发现啊…双相孩子的家庭里,父母更容易用“惩罚严厉”那套。孩子情绪爆炸,父母更强硬地打压。“棍棒教育”嘛,老传统了。但你知道吗?双相患儿的大脑和普通人不一样。骂他?他只听到“你是个废物”;打他?他觉得“果然谁都想伤害我”。有个数据挺扎心…这类孩子的家庭“情感表达”分数,比普通家庭低好多。就是说…爱,没传递过去。
然后说到治疗…唉。药吃了几天没效果,孩子自己停了。父母逼着吃,孩子摔瓶子:“你们就想毒傻我!”
这种场景太常见了。其实药物起效至少要1-2周,稳定下来得4-6周。但孩子觉得“药=枷锁”,父母递药的手=监狱长的手。
有个男孩甚至对医生说:“他们送我来医院,就是想抛弃我。” 可他不知道…妈妈在病房外哭晕过三次。
跑个题啊…昨天看到只流浪猫蹭树桩,突然想——树会不会疼呢?
季节也是个魔鬼。春天躁狂发作,孩子挥霍、骂人、彻夜不归;到了秋冬季转抑郁,缩在屋里不理人。父母被折腾得心力交瘁,忍不住抱怨:“你能不能正常点?”
这句话…杀伤力太大了。在孩子的耳朵里,等于“你有罪”。
那怎么办?难道无解吗?也不是…有个关键动作:把“病”和“人”分开。孩子砸东西时说“我恨你”,要听见背后的“我恨这个失控的自己”。
曾有个母亲突然开窍了,她在女儿咒骂时抱住她:“妈妈知道你很痛苦。”
怀里的身体…从僵硬到发抖,最后嚎啕大哭。
还有啊,情绪日记挺管用。让孩子记录每天的心情波动。不是为了监视他,是帮他自己看清:“看,这周暴躁是因为失眠三天了”。父母呢?得学会当“镜子”——不评判,只反馈:“昨天你睡够7小时,笑容多了两次哦。”
最痛的是…孩子其实后悔。躁狂期口不择言,抑郁期回想起来,羞愧感能淹死人。有个少年在治疗室坦白:“骂完妈妈,我用头撞墙…恨自己像条疯狗。”
这时候父母如果流泪说“妈妈懂”,坚冰才会裂开缝。
恨意是假象。真相是什么?是孩子被困在躁郁两极的牢笼里,拼命捶打铁栏;父母却在牢外误解成“他在攻击我”。牢笼…是生理病变造的,是神经递质紊乱搅的。但爱能当钥匙——前提是,父母要先看懂那堆残破的密码。
最后说个故事吧。病房里有个男孩总面朝墙。父亲每天来,就默默削个苹果放桌上。一个月后,男孩突然嘶哑着说:“爸…苹果好甜。”
那个父亲…五十多岁的人,哭得像孩子。你看,仇恨的墙不是被撞倒的,是被一滴水一滴水…滴穿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