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灵格揭秘:这样和钱对话,钱包自己会鼓起来

钱包瘪着,手机账单亮着,心里慌着。你盯着账户余额,它缩在角落里,像做错事的孩子。钱呢?明明加班加到颈椎抗议,怎么还是留不住?这种时候,人容易急,容易怨,容易觉得钱跟自己有仇。

说真的,钱可能真在躲着你。海灵格——就是那个搞家庭系统排列的老爷子——他讲了一句特别戳心的话:“只有当你尊重了钱和钱的灵性,钱才会关注你!

第一次听,觉得玄乎。钱还有灵性?又不是养宠物。但后来,咂摸出点味道来了。

他说,钱不是纸,不是数字,是“一种精神物质”。它背后站着人,活生生的人。你想想,你手里的那张钞票,它经过多少双手?早点摊主油乎乎的手,快递小哥磨破皮的手,写字楼里敲键盘的手…每一分钱都储存了劳动的能量,汗水、鲜血,甚至眼泪。当你花钱或者收钱,你不是在和纸打交道,是在和这些能量共振。

海灵格揭秘:这样和钱对话,钱包自己会鼓起来

这让我想起海灵格举的例子:企业主发薪水时,钱流向哪里?流到员工家里,变成孩子书包里的铅笔,饭桌上的青菜,老母亲的药片。那是养家的钱啊。钱在这里,成了爱的传递者,它把人的付出和需要,悄悄缝在一起。

可我们怎么对它的?揉成一团塞裤兜,随手扔在玄关柜上,甚至嫌它脏。你发现没,钱皱巴巴的时候,人的心好像也跟着皱了。海灵格讲过一个动作:闭上眼睛,手放进口袋摸着钱,心里看着母亲的眼睛。试过吗?我试了。怪得很,那张轻飘飘的纸币,突然有了温度,像握住谁温热的手。

钱是挑人的。它喜欢“容易满足又节制的人”。不是抠门,是珍惜。超市找零随手一揣,和认真收好的人,十年后财富能差出一套房。这叫“小钱不理,大钱不聚”。还有啊,钱最怕“不义之财”。骗来的、坑来的,它待不住,“这样的财富不会停留,它会流走”。

金融风暴怎么来的?海灵格说,就是“有一种钱不想要留下来”,不是血汗换的,虚的。

说到风暴…昨天新闻又提股市跳水,唉,我那点基金啊…算了,回来回来。

最扎心的是那句:“穷人会穷困,是因为他们蔑视金钱的神圣”。这话刺耳,但想想,是不是常听见人说“铜臭”、“有钱就变坏”?

你心里看不起钱,钱怎么敢靠近你?就像你讨厌一个人,还指望他帮你?

海灵格直接点破:“讨厌金钱的人就会远离金钱。没有了钱,这些人变得软弱,无法坚强,而且会一直贫穷”。

尊重钱,其实是尊重生命本身。你尊重父母吗?海灵格把这两件事连在一起。他说:“当我们不尊重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时,金钱便会离开”。

父母给的生命,是最大的“财富源头”。你心里堵着对父母的怨,钱的通道也就堵了。

有个案例特神:一位先生总收不回欠款,穷得叮当响。排列一查,他爸从小被送养,心里没“家”。后来父亲被原生家庭接纳了,神奇的是,所有的客户都结清了款项,还有人主动预付大笔定金。

钱是流动的,像条河。你硬要筑坝拦它,它就死气沉沉。海灵格说,钱是流动、灵性的,爱的随从。你得让它动起来,花在良好的、支持生活的事物上。买本书是滋养脑子,请朋友吃饭是滋养关系,这钱花得值,它还会带更多伙伴回来。要是只囤着,或者挥霍在虚头巴脑的炫耀上?钱会觉得憋屈,想逃。

对钱的态度,藏着你的生命状态。海灵格认为,脱离贫穷是精神上的成就。不是多打三份工,是心先富起来。怎么富?感恩。每晚写三件好事:公交准点、外卖好吃、孩子笑了…哈佛研究说,持续感恩的人,收入增速快37%。你真心觉得“我有饭吃,有屋住,挺好”,钱才觉得你这人靠谱,愿意跟你过日子。

说到底,钱是面镜子。你怎么对它,它就怎么对你。把它当工具踩脚下,它冷眼旁观;把它当伙伴认真对待,它涌泉相报。海灵格看得透:钱是爱的随从。

心里有爱流动的人,钱自然追着跑——它也想找个好人家啊。

钱包鼓不鼓,看你心里暖不暖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4868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