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爱成了枷锁:30岁妈妈如何找回喘息空间?她的挣扎你懂吗

早上五点半,闹钟还没响呢,我就被惊醒了。不是孩子哭,是心里那根弦绷得太紧,自己把自己吓醒了。你看,窗帘缝里透进一点点灰光,外面还黑乎乎的,但我已经躺不住了。脑袋里嗡嗡响,像是有个破收音机在播报:“孩子该喝水了”、“上学别迟到”、“作业得检查”……这些声音,它们不是我的,可就是甩不掉。

我觉得,我觉得自己像被什么东西困住了,浑身发软。床单皱巴巴的,昨晚又翻来覆去没睡好——不是孩子闹,是我自己脑子里演电影,演的都是“万一他摔着了怎么办”、“万一我忘了带书包怎么办”。真的,这日子过得太累人了。

你知道吗?有时候,我坐在马桶上发呆,就那么几分钟,明明是自己的时间,可脑子里还是孩子的事。上个星期,带小宝去公园玩,那场景我忘不掉。阳光挺好的,暖暖的,草地上有好多小朋友在跑。小宝追着个风筝跑,咯咯笑,多可爱啊。可我呢?我就站在那儿,手心全是汗,眼睛死死盯着他,生怕他绊倒。风一吹,树叶沙沙响,我心里就咯噔一下:“别刮倒他啊!”

你看,这多可笑?公园里其他妈妈在聊天,笑得轻松,我呢?像个警卫员,全身绷得紧紧的。时间被偷走了,我的生活被孩子占据了。被动地被推着走,连喘口气的机会都被挤没了。

我觉得……我觉得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。唉,跑题了——昨天超市打折,我还惦记着买点牛奶,结果空手回家,只因为满脑子是孩子的零食清单。真够呛。

母爱成了枷锁:30岁妈妈如何找回喘息空间?她的挣扎你懂吗

这种状态,我管它叫“母爱后遗症”。

不是啥大病,但比感冒还磨人。30多岁了,孩子上小学了,按理说该轻松点吧?可不行,身体和心都被拖垮了。你看,晚上躺床上,明明困得要死,但眼睛闭不上。脑子里回放白天的画面:小宝吃饭慢,我吼了他一句,现在后悔得想哭。又或者,工作邮件没回——啊,工作!我都快忘了自己还有个职场身份。

上个月老板开会,问项目进度,我愣了半天,才想起自己负责啥。被动地被遗忘,时间全被分割成碎片。早上送孩子上学,路上堵车,我急得手心冒汗,不是怕迟到,是怕他错过早读。车窗外,广告牌闪过什么“完美妈妈”的标语,真想骂人。谁定的标准啊?我觉得……我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,程序全是“母爱模式”,连关机键都找不着。

具体说说吧。上周五,小宝发烧了。不高,就38度,医生说是普通感冒。可我呢?一整夜没合眼,守在他床边,量体温、喂水、擦汗。被动地被恐惧支配着,生怕出点岔子。天亮了,他退烧了,睡得很香。我呢?眼圈黑得像熊猫,腿软得站不稳。镜子前一照,妈呀,这谁啊?皱纹深了,头发乱糟糟的,眼神空洞洞的。

30多岁,本该是精力旺盛的时候,可我感觉自己像被抽干了。被动地衰老,被日子磨得没了光彩。小宝醒来,第一句话是“妈妈,我饿”,我赶紧去煮粥,心里却酸酸的:我饿不饿?不重要了。你看,母爱后遗症就是这样,它不声不响地偷走你的活力。跑题了——昨天看朋友圈,朋友晒旅游照,蓝天白云的,我羡慕得发酸。自己上次旅行是啥时候?三年前?算了,不想了。

痛点就在这里吧。我觉得很多30多岁的妈妈都懂。聚会时聊起来,大家叹气:孩子睡了,本该放松,可脑子停不下来。洗衣服、做饭、检查作业……循环播放。被动地被责任绑着,连哭一场的空隙都被挤没了。

有次和闺蜜喝咖啡,她突然说:“你还记得咱们年轻时,通宵唱歌的日子吗?”我愣住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记忆被覆盖了,全是育儿片段。

30多岁,本该是事业家庭平衡的黄金期,可现实呢?我被卡在中间,动弹不得。孩子笑了,我开心;孩子哭了,我心碎。这后遗症,它不疼不痒,但蚀骨。

你看,昨天下雨,接小宝放学,伞被风吹翻了。我全身湿透,还笑着哄他:“没事,妈妈在呢。”

回家后,自己换衣服时,手抖得厉害——不是冷,是累的。被动地被风雨淋透,连抱怨的力气都没了。

怎么应对?我不懂啥大道理,就慢慢试。

上个月,强迫自己每周留一小时“空白时间”。关掉手机,啥也不干,就发呆或散步。第一次尝试,公园长椅上坐坐,风一吹,脑子清静了点。被动地被自我找回,一点点缝补破碎的心。现在,偶尔能睡个整觉了,虽然还是惊醒。但我觉得……我觉得有希望。

30多岁的路还长,母爱不该是枷锁。小宝最近画了张画送我:“妈妈,你笑最好看。”唉,值了。大家呢?别硬扛,找点喘息空间。生活被孩子填满,但缝隙里,光能透进来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4221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