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被朋友问,说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焦虑了还是抑郁了…其实吧,这事儿连医生都常被患者追着问。前两天还看到个数据,说超过七成焦虑症患者同时出现抑郁症状,像双胞胎似的缠在一起…但你知道吗?它们的“内核”完全不同。焦虑是“前面有老虎在追”的汗毛倒竖,抑郁却是“躺在黑洞里连手指都不想动”的冰冷。
哎,我有个同事老王…他去年被诊断为焦虑症。具体啥感觉?他说像24小时背着个看不见的炸弹包,时刻担心下一秒会爆——虽然根本不知道炸弹在哪儿。手抖、心跳快、坐地铁明明只有三站路,却喘得像跑马拉松。这种身体警报啊…是被自主神经操控的,冷汗说冒就冒,胃里翻江倒海像有人攥着肠子打结。
而抑郁…我表妹经历过。她说最可怕的不是哭,是连眼泪都流不出来的干涸。明明窗外的阳光亮得刺眼,她却觉得世界罩着层灰玻璃。刷牙要蓄力半小时,以前最爱吃的火锅闻着都想吐…身体变得像生锈的机器,关节转动时都咯吱作响。对,抑郁症的累是“骨头缝里灌铅”的那种沉…
说到火锅,解放碑那家老灶昨天居然排到200号…等等,刚才说到哪儿了?哦对,还有个残酷区别——自杀念头。这话可能沉重,但抑郁发作时,死亡常被当成“解脱方案”被反复计算;焦虑者怕死,怕得要命,他们只是被“即将发生的灾难”吓到僵住。
年龄也是个暗号。猜猜看?医院数据说,35岁后突然心慌手抖的,大概率被焦虑盯上;而那个一声不吭剪掉长发的大学生,或是产后盯着婴儿车发呆的新手妈妈…抑郁的阴影早埋伏在角落。不过现在年轻人压力啊…二十出头就双重中招的越来越多。
治疗更是天差地别!有些诊所图省事,把两种药随便开…其实抗焦虑的苯二氮䓬像灭火器,紧急时能压住恐慌浪潮;而抗抑郁的SSRI是慢功夫,得花几周重建大脑里的快乐通路。要是搞反了…有个患者吃了抑郁药反而更焦躁,差点砸急诊室。
说到这儿必须提“混合型”。香港调查说有7%的人卡在灰色地带:既提不起劲,又紧张得指甲抠进掌心。这种最难…药物得精密调配,好比在钢丝上调鸡尾酒。更麻烦的是,身体症状会演戏——头疼背痛查不出原因,肠胃镜做了三次…最后才发现是情绪把身体当成了扩音喇叭。
自救?试试“行为温度计”吧。当你像热锅蚂蚁转圈时,去冰水泡手三分钟,低温能拽回失控的神经;要是连床都下不来…别逼自己“振作”,先把袜子套上,再给脚趾涂个指甲油。真的,微小到荒谬的动作反而能撬动情绪冻土。最后啰嗦句…别信“坚强点就好了”的鬼话。焦虑抑郁是大脑信号传导故障,和骨折一样需要正经治疗。那些网上流传的测试题,就当体检前的血压测量吧——但最终诊断权,请交给专业的人。
啊,外卖到了…总之记住啊:心跳快时看前方,心如死灰时点盏灯。两条路看似平行,但救赎的入口藏在第三维度——叫做“被看见的真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