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在那些不敢里?拆掉四堵恐惧墙,生命才真正亮起来

我猜啊…你肯定体验过那种半夜惊醒的滋味。不是噩梦,就是突然觉得心里发空,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暗处盯着你。白天忙起来就忘了,可它总回来。后来我才明白,那是恐惧在打地基呢,一层一层地,把咱活生生砌进水泥墙里。

先说最底下那层吧——生存恐惧

怕死,怕病,怕没钱,怕流浪街头。这种恐惧原始得很,像动物闻到血腥味立刻炸毛。有个新闻部的女士,看到老鼠图片就休克,脉搏飙到140。查遍医院没毛病,最后发现…源头是家里遭贼的创伤。老鼠叫声让她瞬间闪回盗贼翻抽屉的夜晚。你看,生存警报被拉响的时候,理性直接瘫痪了。我们…我们都被这种警报绑架过对不对?囤打折货塞爆冰箱,死守不喜欢的工作,反复检查门窗——这些动作背后,是不是都有个小人在尖叫”会死的!会活不下去的!”?

然后第二层就复杂点了——关系恐惧

怕没人爱,怕被排斥,怕当异类。心理学有个词叫”课题分离”,意思是分清”谁的事谁负责”。可我们总搞混啊!明明自己熬夜写的方案,领导皱眉就立刻认错;明明不想聚餐,怕同事说孤僻硬着头皮去…哎,你知道吗有项研究说,很多人宁愿被电击也不愿独处15分钟,孤独比疼痛更可怕。这种恐惧最毒的是让你戴面具。面具戴久了…脸会变成面具的样子吧?

我认识个姑娘,相亲永远说”喜欢旅行烘焙”,其实她最爱蹲家拼机甲模型。去年婚礼上她举着星战光剑切蛋糕——新郎逃了,但她笑得特别亮。你说值不值?这个…唉再说吧。

卡在那些不敢里?拆掉四堵恐惧墙,生命才真正亮起来

第三层恐惧更隐晦——存在恐惧

怕活得没意义,怕死了像没活过。你知道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吧?最高层叫”自我实现”,就是找到生命燃烧的方向。但太多人被卡在下面几层了。有个程序员34岁辞职写小说,写了三年没签约。他跟我说站在超市货架前会懵:”这些东西…没有一样需要我生产的,世界根本不需要我存在。”

这种虚空感…像掉进没有星星的宇宙。存在主义心理学讲,人得自己给生命赋值,可这个赋值过程,它总是被恐惧干扰着。我们…我们总想找个标准答案对不对?赚多少钱算成功?生几个孩子算圆满?有没有可能…根本没有量杯能盛你的生命质感?

最后一层最讽刺——自由恐惧

怕自己太耀眼,怕真实会摧毁现有生活。觉醒圈的研究提过”自在圈”状态:这时你能看清什么是不可控的,像台风天窗外的树,该断的枝就让它断。但真到抉择时刻,手又缩回去了。就像…那个想离婚却拖了十年的阿姨,她说”不是怕找不着更好的,是怕证明自己选错了人生”。

你看,自由意味着全权负责,而负责太沉重了…多少人躲在”不得不”的盾牌后面?工作不得不卷,婚不得不结,孩子不得不生——当我们说”不得不”时,是不是在逃避主权?

怎么破墙呢?不是硬撞…我试过,肩膀都淤青了。后来学了个”认知重组”技术:当”我肯定做不好”的念头闪时,逼自己写证据。

比如第一次直播前,我列:”1.上周会议发言三次没卡顿 2.闺蜜总说我讲八卦生动 3.最惨无非被嘲,老同学群早嘲惯了…” 写着写着,咦?好像能喘气了?

还有…主动钻进恐惧圈也有效。那个恐鼠的女士,治疗师让她先谈老鼠话题,再摸玩具鼠,最后直视真老鼠——八次治疗后,她托着小白鼠说”亮晶晶的鼻子…有点可爱”。

关键啊,是把”恐惧”拆成F-E-A-R:看清它(F)、找参照案例(E)、设计行动(A)、预判结果(R)。

觉醒它不是”从此再也不怕”,而是…而是恐惧还在,但你能摸着它的刺说:”看见你了,但我要继续走”。

像那个线觉醒理论说的:开始只是偶然突破(点觉醒),接着有意识练习周期性突破(线觉醒),最后才沉淀成稳定状态(体觉醒)。

过程中要允许自己缩回去几次。真的,缩回去不可耻…可耻的是假装没看见那堵墙。

最近常想起登山家的话:”岩壁不会变软,但你的手会变硬。”

四堵恐惧墙永远在那…但我们敲凿的锤子,可以被磨练得更锋利。当第一束光从凿穿的裂缝透进来时——请相信,整个宇宙都在等你的眼睛适应那道光。

馒头…还是用旧蒸屉吧。竹笼香味或许只是想象中的图腾。真实的觉醒,往往从接纳不完美开始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4740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