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陀罗绘画疗愈:在圆圈里,遇见内心的秩序与平静

地铁像一条消化不良的肠道,缓慢蠕动着。我挤在汗味和廉价香水混合的空气里,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着手机屏幕。新闻、短视频、工作群、购物广告……那些闪烁跳跃的颜色和标题碎片一样撞进眼睛,又消失。刷了很久,久到电池图标泛红,脑子却像被塞满棉絮,又沉又空,什么也抓不住。指尖冰凉,屏幕的光刺得眼睛发酸。我真的需要看这些吗?不知道。只是停下来,那份无名的焦躁就像涨潮的水,咕嘟咕嘟往上涌,要把我淹没在人群里。

走出闸机,冷气扑面,也没能吹散那股黏着的疲惫。低头盯着自己模糊的影子在地砖上移动,一张彩色的纸片被风推到脚边。弯腰捡起,手感粗糙厚实,上面印着几幅圆形的、对称的、色彩斑斓的图案。“曼陀罗绘画疗愈沙龙:在圆圈里,遇见内心的秩序与平静”。下方一行小字:“不需要绘画基础,只需要一颗愿意安静下来的心。”

秩序?平静?这两个词像久旱逢甘霖般戳中了神经末梢。手机被我烦躁地塞回口袋,那点微弱的电量提示似乎也在嘲笑我刚才的徒劳消耗。行吧,反正晚上无事,权当找个地方发呆,顺便蹭杯茶。

那个小工作室藏在闹市后街的二楼,推开木门,一股混合了淡淡松节油和草药熏香的味道飘过来,意外地安神。屋里放着极轻柔的、像水滴落入深潭的背景乐。几张矮桌随意放着,上面铺着素净的棉麻布。导引者声音温和得像在抚平一张皱巴巴的纸。

“画曼陀罗,不是要去画‘一幅画’。那个圆,已经被画好了。喏,”她指着桌上铺好的白卡纸,每个纸中央都有一个用铅笔画出的、非常清晰的圆。

“你们要做的,只是在这个界限里面,跟随心意,去填充色彩,去描绘线条。没有对错,没有美丑评判。笔是你的,颜色是你的,当下那一刻的感受,也是你的。”

曼陀罗绘画疗愈:在圆圈里,遇见内心的秩序与平静

我拿起一支蓝色的彩铅。指尖触碰到冰凉光滑的笔杆时,心里莫名地忐忑了一下。蓝色的尖锋悬在那个圆的上方,竟然有点发抖。划下第一道线的时候,力气完全是被一种奇怪的紧张感所驱使的,线条生硬,歪歪扭扭地贴着圆周线内侧,突兀又笨拙。真难看。那一瞬间,过去所有关于“画画很烂”的糟糕记忆全涌了上来,几乎想把纸揉掉。

手腕太僵了。导引者不知何时轻轻走过来,声音很轻:“放松手腕,让铅笔尖在纸上‘行走’,而不是‘刻划’。圆的边界不是用来对抗的,它在那里,只是帮你,帮你把四处乱跑的思绪收拢回来。试着深吸一口气,呼出来。力量是由肩膀松下来传递给手臂的。”

深呼吸。确实,刚才肩膀绷得发酸。我试着让肩膀沉下去一点,只靠手腕带动笔尖。下一笔蓝色,线条是被无意识地拉长了,不像刚才那么紧张短促,仿佛稍微柔和了一点。奇怪的是,当眼睛只专注于笔尖在纸上移动留下的痕迹,只感受手指与笔杆摩擦的温度,关注点被强行地、牢牢地锁在了面前这张纸、这个圆当中时,刚才地铁上的那种嘈杂和头脑里嗡嗡乱响的噪音,好像被一层透明的膜隔开了。它们还在,但音量被强行调低了。

一种奇异的专注感,悄然降临。蓝色渐渐向内蔓延,不再拘泥于边缘。然后,手自然而然地伸向黄色。黄与蓝碰撞在一起,在纸上形成一小片模糊的草绿色。没有计划,完全是那一刻的直觉——“这里,或许需要点亮光”。一种被允许“乱来”的自由感,反而带来了奇异的专注力。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,成了整个空间里唯一的声音。

哦,说到颜色,我突然想起昨天打翻的那杯咖啡,深棕色泼在浅米色的桌布上,瞬间晕染开一大片难看的污迹。当时真是懊恼极了,觉得这块布毁了。可现在看着眼前纸上的色彩混在一起,蓝和黄生出绿,红和蓝渗出紫……似乎混在一起也没那么可怕?甚至有种……嗯,意外的和谐?咖啡渍为什么就不能是另一种独特的图案呢?这个念头冒出来,自己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。

念头飘远了,笔也停了下来。盯着画了一半的圆圈,中间的颜色浓重、饱和,到了外围,笔触开始变得犹豫、稀疏,甚至留下大片的空白。我的目光在那片空白处停留了很久。空白……它意味着什么呢?是能量耗尽后的枯竭?是思绪飘散后的留白?还是自我保护下,暂时不愿或不敢去触碰的领域?

就在那一刻,一滴水珠突然落下,“啪嗒”一声,就在那片空白区域的边缘。我下意识地用手去挡,以为天花漏了,抬头看才惊觉——是我的眼泪。毫无征兆地,一滴接着一滴,砸在纸上,把那片浅黄色晕染开更深的水痕。没有伤心的事,就是看着那片空白,一股强烈的、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,堵在喉咙口。连我自己都愣住了,有些狼狈地用袖子胡乱擦了一下脸。周围很静,没人看我。那种情绪像是积蓄了很久的压力,终于找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出口,自己泄漏了出来。

纸被打湿了。看着那片被泪水浸湿变深的区域,心里反而有种奇怪的释然。那片空白不再那么刺眼和令人不安了。它就在那里,被水痕覆盖了一部分。我没有再去刻意填补它。任由那片深浅不一的水渍留在那里,像一个小小的、无声的印记。我换了一支绿色的笔,在未被泪水波及的另一侧,开始沿着圆的轨迹,画上小小的、如同新芽一样的点状图案。画得很慢,很轻。一种温和的、趋向生长的力量,仿佛开始在指端凝聚。泪水带来的滞涩感,似乎被绿意一点点冲刷掉了。很细微的变化。

当导引者轻声提示时间到时,我才猛地从那种沉浸里惊醒过来。回过神来,感觉像从很深的水底缓缓浮出水面。周围的世界的声音——空调的低鸣、窗外隐约的车流、旁边人收拾画笔的窸窣声——这才重新流进了耳朵,但感觉不一样了。不再是地铁上那种让人心烦意乱的噪音轰鸣,而是……背景音。它们存在,但不再具有强烈的侵略性。

我看着眼前这张卡纸。圆还是那个圆。但里面填充了蓝色、黄色、绿色、红色,它们混乱地交织在一起,又在某些边缘形成柔和的过渡。中心浓重而密集,外围稀疏甚至有大片空白和一处明显的水痕。右下角有一小片绿色的、怯生生的点状新芽。绝对称不上“美”,线条歪扭,颜色涂得也厚薄不均,甚至有些地方被铅笔戳破了纸面。但它有一种独特的气息,一种……完成感?不,不是完美无缺的完成,而是“我在此刻,如实呈现了我的状态”的那种完成。一种奇异的平静感,像潮水退去后细腻的沙滩,覆盖了整个胸腔。

回去的路上,手机在口袋里一直沉默着。我没有再拿出来。夜晚的空气带着凉意,吹在脸上很舒服。脑子里那些嗡嗡乱飞的碎片,好像被那个小小的圆规整过,暂时找到了各自的位置,不再横冲直撞。一种久违的、清晰的疲惫感涌上来,是身体渴求休息的真实信号,而不是那种混杂着焦虑的、让人辗转难眠的耗竭。

我们总以为自己需要抓住更多——更快的信息、更满的日程、更亮丽的成绩单——仿佛这样才能填充内心的空洞与不安。可有时,最深的平静恰恰始于放下抓取,始于允许自己停留在那个小小的、有限的圆圈之内。当世界被装进一个温柔的边界,混乱的色彩反而在碰撞中诞生了独属于你的秩序。

那晚睡得很沉。没有梦到追赶,没有梦到坠落。只记得一片安静的深蓝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4819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