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暑倦怠食欲差?三招唤醒身心能量

空调嗡嗡响着,风口那点凉气啊,吹到身上黏糊糊的。桌角那盒沙拉,生菜叶子都蔫巴了,叉子戳了两下……嗐,又放那儿了。这节气叫“大暑”,可真真儿是名字都没取错,外面日头毒得能把人晒化了,屋里头呢,又闷得像蒸笼。身子沉甸憷憷的,心里头还毛躁,瞅啥都不顺眼——苦夏这把钝刀子,割人不见血

老祖宗说这叫“湿热交蒸”。听着玄乎?其实就是那看不见的水汽裹着热气,跟个贼似的从你张开的毛孔往里钻,专门欺负脾胃这个老实人。脾啊,中医讲它像块吸水的海绵,湿气一重,这海绵就泡发了、沉了,哪还转得动?胃呢,就给糊住了。饭点到了,肚子空叫唤,可喉咙眼儿像堵着团棉花,塞啥进去都……唉,没味儿。

隔壁老张头说得更直白:“这鬼天儿,人就像块捂馊了的抹布!”话糙,可理真不糙。

凉东西救命?越救越要命!

冰可乐咕咚下去那下是爽,是吧?像一股冰线嗖地滑下去。可过不了半个钟头,完了……肚子开始拧着疼,或者干脆像个秤砣坠在那儿不动弹。中医摇头说啊,你这是在外头“暑热”,在里头“寒湿”,自己跟自己打架呢!大夏天的,脾胃像个烧着的小炉子,你哗啦一桶冰水浇上去,火苗是没了,炉子也废了。特别是姑娘们那几天,还有小娃子那娇嫩的脾胃,贪这一时凉快,后头遭的罪可长了去了。

大暑倦怠食欲差?三招唤醒身心能量

陈皮红豆鲤鱼汤?听着就麻烦……可那天被老妈逼着喝了碗,咦?怪了。也没放啥山珍海味,就鲤鱼煎得金黄,赤小豆炖得沙沙的,陈皮那味儿嘛……有点苦香苦香的。喝完也没觉得多惊艳,可小半天过去,诶?肚子里头咕噜噜……不是闹肚子的那种,像是淤堵的河道给慢慢冲开了,莫名地,居然有点……饿?后来翻书才晓得,赤小豆这玩意儿专揪着湿气往外拽,陈皮呢,像个和事佬,把脾胃那团乱气给理顺了。

炖汤麻烦?那抓一把小米抛进锅,滚开了丢几片山药扔几个红枣进去搅和搅和,也行啊。黄澄澄的小米粥,看着就暖,那山药黏糊糊的滑进胃里,像给受伤的胃壁贴了层保护膜。黄色入脾,老话准没错。

心里那把无名火,烧得比日头还旺。文件堆得山高,电脑嗡嗡响得人脑仁疼,孩子还在旁边叽叽喳喳……一股邪火蹭地就窜上来,想拍桌子!这状态中医有个专门的名儿,叫“夏季情感障碍症”,说白了就是“情绪中暑”。他们说啊,高温把气血都顶到脑袋上去了,心火呼呼往上燎,肝气嘛,就给憋在角落里,像拧紧的麻绳,能不暴躁吗?

咋办?硬压?压不住的。我那土法子:抓一把麦冬、莲子心,再捻两片淡竹叶,沸水冲开了,看那青绿的叶子在水里打转。趁烫嘬一小口,苦!可那苦味下去之后,喉咙到胸口像拂过一阵小凉风,心口那团燥火……“哎——”长长吁一口气,真就平了点。

哦对了对了,还有手腕子上这块“宝贝地儿”——内关穴。管它开会还是堵车呢,拇指用力按下去,酸胀就对了。左边揉三十下,右边揉三十下……那拧巴着的麻绳,好像真松了点扣。

动?浑身汗黏黏的谁想动?可越瘫着,湿气越像烂泥巴糊住你。大清早天刚蒙蒙亮,或者日头快落山那会儿,拖着身子下楼走走也行啊。也别快走,就溜达,后背晒得暖烘烘的,薄薄一层汗慢慢沁出来……诶?奇怪,这汗一出,反而不觉得那么闷了,脑子也像被这汗冲开条缝,透亮了些

要是能找个树荫打两圈太极,那简直……简直是给锈了的筋骨上了点润滑油。老祖宗发明的八段锦里头,那招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,傻是傻点有用啊!两条胳膊一上一下地抻着,真感觉肚子里的气跟着上下走,没那么堵了。

脚!差点忘了这双功臣——足三里,膝盖下头四个手指头的位置。晚上追剧时候,拿拳头不轻不重地敲,左右两边各敲它几十下。敲着敲着,诶?肚子好像咕噜响了?或者睡前,热水里撒一把艾叶泡脚,热气顺着脚底板往上涌,把一身的湿冷气儿都给顶出来。比喝冰水管用多了,真的。

日子嘛,得过下去。大暑再难熬,老祖宗的智慧就像闷热天里漏进来的一缕穿堂风。炖一盅温热的汤,熬一碗稠稠的粥,给自己按按穴位,黄昏里溜达出一身细汗……听着稀松平常是吧?可身体这架精密仪器,有时候就需要这点“平常”来拨乱反正。脾醒过来了,心火降下去了,湿气一点点散了……精神头和胃口,就跟着那碗热腾腾的粥一样,慢慢地,又冒出头来了。

写到这里,窗台上那盆蔫头耷脑的薄荷,好像浇了点水后支棱起来点了……人跟植物,有时候也没差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4704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