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啊,我最近总觉得自己像个漏气儿的皮球,累。早上起床那感觉,怎么说呢,脚跟踩着棉花似的,眼皮沉得要用牙签撑开。照镜子一看,嚯,脸是灰的,眼袋快垂到颧骨了。拼命灌咖啡、吃补品,结果呢?钱花了,人还是像被抽了筋。直到有个老中医朋友点了一句:你脑子里的东西太重了,气血都被压垮啦。
最耗气血的,根本不是加班熬夜干体力活啊各位。是念头!是那些没完没了的想法,像后台程序一样偷偷运行着。你试试看,明明身体瘫在沙发上,脑子里是不是还在转明天的汇报、孩子的成绩、房贷账单?这种状态,中医叫神不守舍,你的神,像蒲公英似的飘在外头,粘在焦虑上,粘在后悔上,粘在别人家的朋友圈上。结果呢?神飘走了,气血也被拽着往外泄,身体里头反而空了。
这种消耗是静悄悄的。比如刷短视频解压这事儿。一坐俩小时,手指机械地划拉,眼睛酸了也不停。中医讲久视伤血啊,伤的就是肝血。肝血像银行的储备金,白天被眼睛透支光了,晚上哪还有存货滋养筋脉?结果就是凌晨睁眼盯着天花板,数羊数到一千只,脑袋却清醒得像被砂纸擦过。还有更隐蔽的,躺着想事情。身体是放松了,可脑子还在高速路上飙车。思伤脾
啊同志们!脾胃是气血的加工厂,机器被焦虑的砂石卡住,还怎么造得出新鲜气血?
我曾经就是,连泡脚都要追求效率。水滚烫,泡到浑身大汗才觉得排毒成功。可中医朋友差点拍桌子:汗血同源!出大汗等于放血!
气血虚的人,这时候不是排毒,是在漏油啊。
怎么把气血养回来?说白了就俩字:放下。
放下什么呢?放下那些粘在身上的念头。别人的评价、职级的焦虑、未来的惶恐……试着对自己说:关我啥事?爱咋咋地。
这话听着糙,实则是给神经松绑,让飘在外面的神慢慢收回来。神归位了,气血才有家可安。
专注当下,是另一副补药。吃饭就好好嚼二十下,感受米粒的甜香;走路就踩稳每一步,看树影在脚背上摇晃。这个叫精神内守,是把耗散的能量一点点聚拢的过程。我试过,在电脑前焦头烂额时,突然停下,手指按在腕横纹尺侧的神门穴上,深呼吸五下,那感觉,像沸腾的锅炉被拔了电源。
你们试过站桩吗?我上次站了十分钟,膝盖抖得像缝纫机……但抖完了,后背居然暖烘烘的,像通了电一样。
修复身心还需要点工具。八段锦那种慢悠悠的动作最适合胡思乱想的人,抬手臂时气被引上来,下蹲时浊气往下沉,一套做完,身体里淤堵的河道像被疏通了。静坐也有效,但别指望立刻清空脑子。杂念来了?让它飘过去,像看云似的,不抓不赶。坐久了,会有种宁静从脚底板渗上来,这就是气血在蓄水的信号。
当然,终极疗法是大自然。周末去爬山,脚踩在落叶堆里沙沙响,风吹过杉树林的味道像冷水洗脸。走着走着,胸口那块压了整月的石头,不知什么时候被搬走了。中医讲这是借天地灵气,说玄乎点,是能量场被更新了;说直白点,是人终于从钢筋笼子里探出头,吸了口活气儿。
气血足了,世界真的会变清晰。晨起照镜子,肤色还是黄,但底下透出点血气来;走楼梯也不至于喘得像拉风箱。关键是脑子,那种粘滞感淡了,决策干脆了,连中午吃啥这种世纪难题,都能三秒拍板。
说到底,气血不是补出来的,是省出来的。少让脑子当垃圾填埋场,多把神留在自己的身体里。那些放不下的焦虑、攀比、恐惧……试着松开手,气血自己会找到回家的路。
身若空潭可映月,心无杂尘自生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