憋着炸,发泄垮?这个笨问题清单让我把情绪垃圾清空了

行,聊聊情绪管理吧。

我试过不少法子,冥想APP订阅了仨,正念打卡群加了又退,深呼吸?害,气儿都快喘不上了,脑子里照样乱得跟春运火车站似的。后来朋友扔我一词儿,叫“圣多纳释放法”,名字拗口得差点把我舌头绊骨折。她说特简单,就五个问题,问完拉倒。我心说又来?这玩意儿能比瑜伽老师念叨“观呼吸”有用?

但那天堵车,后边喇叭按得跟催命符一样,我拳头攥得指甲快抠进方向盘里了——突然想起那五个问题。

第一问:“你现在啥感受?”

废话,想骂人啊!愤怒,就那种从胃里往上顶的灼烧感。原来我总跳过这一步,直接劝自己“别气别气”,结果气全憋成内伤。

第二问:“能放下这感觉不?”

说真的,当时就乐了。能啊,怎么不能?难道我要抓着怒火过夜吗?可怪就怪在这儿——以前没人问过我“能不能”,我自己更不会问。默认情绪就得黏身上,撕都撕不下来。

第三问:“愿意放吗?”

呃…卡壳了。明明能放,为啥不愿意?才发觉我居然在享受愤怒带来的正义感,好像攥着它,我就占着理似的。这念头够吓人的。

第四问:“啥时候放?”

我对着后视镜翻白眼:“现在!立刻!行了吧!”结果喉咙一松,那股气莫名其妙泄了。原来放下的开关,真在自己手里摁着。

憋着炸,发泄垮?这个笨问题清单让我把情绪垃圾清空了

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这法子是个叫莱斯特的老美在1952年搞出来的。这人被医生判了死刑,回家等死时琢磨:横竖都是完蛋,不如把心里那点破事清一清?结果他一层层释放恐惧、控制欲、求认可的病态执着…病居然好了,又活了四十多年。故事听着像鸡汤,但核心挺实在——情绪不是洪水猛兽,是我们死抓着不撒手

有回加班,领导把我方案批得一文不值。回家路上胸口堵得慌,我又启动那五问。问到最后一步,突然意识到:我在等的“释放时刻”,其实是等领导道歉?哈,那不如等太阳打西边出来!

“什么时候放?”——答案只能是“现在”。不等了,等不到了,再等下去难受的还是自己

这么一想,连脚步都轻快起来。

但别误会,这法子不是魔法棒。有几次我对着焦虑反复问“愿不愿意放”,越问越火大——废话当然愿意啊,可它不走我能咋办?!后来才懂,释放法的死穴就是急。情绪像老树根,你得容它一层层松土。那个“允许存在”的步骤,其实比“强行释放”更需要勇气。

对了,它和正念冥想像亲戚,但路子不太一样。正念说“看着情绪流过”,像个旁观者;释放法直接得多,它问:“这包袱你非背着?不重吗?”

至于选哪种…看人吧。像我这种急性子,有个问题清单拽着,脑子就不容易跑偏。

最近还发现个秘密。情绪背后躲着仨祖宗:求认可、要控制、怕死。比如我讨厌同事甩锅,表面气他不负责,深层是“失控感”在跳脚——事情没按我计划走啊!

要是能认出来:“哦,又是控制欲作妖”,放下就容易得多。就像认出闹事的是熟人,劝架都省力气。

当然啦,有人质疑这是不是另一种逃避?情绪来了不解决事儿,光顾着清理自己?但我的体验恰恰相反——以前带着怒气和伴侣吵架,话赶话全捅刀子。现在先花三分钟问问:“能放下委屈吗?愿意吗?” 腾出心理空间了,反而能好好说话。情绪管理不是消灭情绪,是别让情绪替你做主

…写着写着我弟打电话来,抱怨客户难搞。我嘴比脑子快:“你现在啥感受?能放下不?”

他愣半天:“你有病吧?”

得,看来这法子推广还得谨慎。

要是你也烦透了“憋着炸,发泄垮”的死循环,真可以试试这几句傻问题。不用正襟危坐,堵车时、排队时,心里默默问就行。

关键不是答案,是那个“问”的动作——像在燥热屋子里推开一扇窗。风来不来,你先把窗开了。

说到底,谁还没点情绪垃圾呢?圣多纳法不过给了把扫帚,扫不扫,何时扫,看你自己。

反正我第一次清理完,抬头看天都觉得云特别亮堂——心理空间腾出来了嘛。对了,扫帚用顺手了,别忘了…空调遥控器也可能在沙发缝里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5094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