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识迷雾:从嗜睡到植物状态,这五个信号你必须知道!

隔壁老李午睡后叫不醒,家人以为他太累,直到三小时才发现他嘴角歪斜——这是急诊科医生最常遇到的遗憾。意识障碍并非突然降临,它像一场浓雾悄然弥漫,从轻微恍惚到彻底沉寂,共有五级台阶。早一步识别,就可能拽住下坠的生命。

意识迷雾:从嗜睡到植物状态,这五个信号你必须知道!

第一级:嗜睡——困倦背后的警报

人像永远睡不饱,轻拍肩膀能睁眼,对话两句又昏沉闭眼。这不是疲劳,而是大脑在“断电边缘”的挣扎。常见于脑震荡早期或低血糖,比如糖尿病人胰岛素过量后频频点头瞌睡。若放任不管,三成会滑向更危险的阶段。

第二级:意识模糊——活在破碎的拼图里

“今天是周三吗?我女儿叫什么?”——这种定向力丢失是核心标志。患者眼神空洞,答非所问,像蒙着纱看世界。曾有位独居老人反复烧焦食物,直到邻居闻到烟味才知她已混淆日期两天。脑缺血或轻度脑炎常在此阶段被忽视,错过黄金治疗期。

第三级:昏睡——疼痛才能唤醒的深渊

强痛刺激(如用力掐肩)可能让患者皱眉缩手,但无法真正清醒。就像被深水淹没,偶尔浮出水面喘口气又沉下去。临床常见于脑出血或严重感染,家属易误判为“睡太沉”,而这时脑细胞正批量死亡。

第四级:昏迷——身体沉默的呼救

任何刺激都无法唤醒。浅昏迷者压眼眶会呻吟,瞳孔见光收缩;深昏迷者连反射都消失,呼吸不规则,尿袋挂在床边无人知晓。这是心脑血管意外最残酷的阶段,每延迟1小时送医,生存率暴跌7%。

第五级:植物状态——醒着的“沉睡”

最令人心碎的场景:眼睛自发睁开,甚至吞咽食物,但意识为零。像台“生物机器”,无哭笑、无交流。持续超1个月叫“持续性植物状态”,常见于车祸重度脑损伤者。家属常因睫毛颤动误认“快醒了”,实则多数困在躯壳中数年。

如何破局?记住三把钥匙

1、格拉斯哥评分(GCS)

急救员常用此法。睁眼+说话+动作三项打分:15分清醒,8分以下昏迷。若家人言语混乱(<5分),立即送医。

2、昼夜节律观察

谵妄者(意识模糊升级版)夜间狂躁撕床单,白天却昏睡——这种波动是脑损伤信号。

3、警惕“假好转”

植物状态患者突然流泪?可能是面部反射!用CRS-R量表专业评估,避免空欢喜。

这场与意识的赛跑,输赢常在院外决定。当七旬母亲午睡超4小时且叫醒迟钝,别等“再观察看看”——大脑的求救,从不会重来第二次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3058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