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刷到贾玲的纪录片片段,她撩起运动背心擦汗,腰侧那道肌肉线条像刀刻的。朋友在微信里尖叫:“一百斤啊!这毅力放古代能当女将军了吧?”
我捏了捏自己小腹上那层软肉,21%的体脂率报告在手机屏里闪着冷光。健身房教练昨天还说呢,“你这数据很好了”,可镜子骗不了人——那些生完孩子后松垮的腰线,坐下时摊开的“游泳圈”,它们像年轮一样记录着我45岁的身体。
贾玲的食谱上过热搜:大白菜紫甘蓝鸡胸肉,糙米饭硌得嗓子疼。她每天只吃20克油5克盐,八小时内塞完三餐,饿着肚子看月亮。专家说这叫“16+8”,普通人学不来,容易低血糖。我啃着全麦面包想,她肯定有营养师团队盯着吧?我们这种接孩子放学顺路买菜的主妇,能在厨房称克数称到孩子哭闹老公抱怨?那天真试了,煎鸡胸肉少放了盐,女儿咬一口就吐了:“妈妈今天的饭像抹布。”
体脂秤上的数字其实挺讽刺的。上周瑜伽课来了个新学员,体重比我轻八斤,穿瑜伽裤却显小肚子。我撩起裤腿给她看紧绷的大腿肌:“瞧,肌肉比肥肉沉。”她眼睛瞪得像发现新大陆。贾玲那10%的体脂率传闻后来被删了,医生说得对——女人体脂低于20%可能要停月经。我们这年纪,早过了靠饿瘦争胜负的时候。隔壁单元王姐节食减二十斤,脸垮得像揉皱的纸,上周还晕在菜市场。
我的瑜伽老师林姐总在更衣室说荤段子。46岁的人,倒立时马尾辫能扫到地板。有次她示范“狂野式”,后背绷出两道翅骨般的曲线,
新学员窃窃私语:“这背影说三十岁我都信。”
她却揉着腰苦笑:“昨晚上给高三儿子煮宵夜,站灶台前两小时,现在髋关节嘎吱响。”
她总念叨三件事,像咒语似的往我们脑子里刻:
第一,别和体重秤较劲,去和十年前的照片较劲。
手机里翻出2015年结婚照,我含胸驼背像只煮熟的虾。现在虽然重了六斤,但能单手抱五岁儿子爬三楼。林姐甩出她四年前的照片吓唬我们:那时她劈叉时腿离地半米高,现在?臀线把瑜伽裤撑出饱满的弧线。“肌肉密度上去了,体重算个屁。”
第二,学会和脂肪谈判。
贾玲凌晨三点在拳馆挥拳的视频看得我心悸,可普通妈妈哪有这奢侈?林姐教我们在超市排队时缩紧核心肌,等红绿灯时垫脚后跟。上周买菜提重物,我忽然发现能靠背部发力了——那些年抱孩子落下的腰疼,竟被肌肉悄悄接住了。中年减脂不是打仗,是给身体写和解书。
第三,找个让你流汗的“帮派”。
lululemon的夏日挑战赛上,贾玲喊“按自己的节奏来”时,我想起瑜伽班那个总迟到的陈姐。她总带着煎饼果子溜进来,直到有次我们发现她在照顾老年痴呆的婆婆。现在全班轮流给她带早饭,她教我们编转运手绳。这种裹着汗味的温情,比体脂秤数字金贵多了。
林姐上周染了红头发,像顶着团火焰在瑜伽垫上蹦跶。她说这是更年期叛逆期二合一。
贾玲在电影里被打得鼻青脸肿还要拥抱对手。我们这些中年女人何尝不是?和孩子作业较劲,和下垂的乳房较劲,和忽然冒出的白发较劲。但林姐总在休息术时念叨:“感知你的脚跟陷进大地,像树根抓牢泥土。”这比什么减肥食谱都重要——你得先认领这副身体,才能带它杀出重围。
昨晚上称重时,发现体脂率还是21%。但镜子里的女人眼睛很亮,肩胛骨在睡衣下凸出两道小丘。想起贾玲啃完五包威化饼说“像疲惫的勇士”,我摸黑吃了块巧克力。糖霜在舌尖化开时,听见灵魂发出满足的叹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