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牢:当执念成了捆住自己的那根绳

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?明明换了城市、换了工作、甚至换了身边人,心里却像压着块石头,走到哪儿都喘不过气。老话说树挪死,人挪活,可为啥有人挪了千百回,照样活得憋屈?

答案可能就藏在你攥得死紧的那点念想里,那个自己都没察觉的执念。

上个月在咖啡馆碰见阿哲,这小子五年换了三座城。从北京996卷到杭州做电商,又跑到成都开民宿,朋友圈永远晒着蓝天白云。可那天他攥着咖啡杯的手关节发白:哥,我好像带着座监狱流浪。

原来他每次逃离都冲着彻底躺平,结果北京嫌加班狠,杭州嫌直播累,成都嫌客人烦。到哪儿都举着理想生活的标尺丈量现实,量一次心凉一次。

这种执念像副有色眼镜。我邻居陈阿姨总抱怨儿子不结婚,天天念叨别人家孙子都上学了。有回她儿子带着女朋友回家,姑娘温柔体贴,陈阿姨却当着人面挑刺:属相和咱家犯冲,得找个属马的。

姑娘摔门走后,儿子红着眼吼:您到底要媳妇还是要属相?!

这话像盆冷水,她执着的到底是儿子幸福,还是完成人生任务的自我满足?

更扎心的是经济上的执念。朋友大刘曾在2015年股市高点满仓入场,崩盘后硬扛七年不撒手。去年急用钱时割肉,赔掉首付钱。喝酒时他捶桌:早知道六千点就该跑!

我问他:如果真回到六千点,你真舍得跑吗?

他愣住没说话。人总相信自己能预测市场,这执念比熊市更吞人。

心牢:当执念成了捆住自己的那根绳

为什么我们死不放手?

心理学有个实验很说明问题:让两组人折纸鹤,A组完成可领奖金,B组半途叫停。结果B组人结束后自发继续折,甚至拒绝领钱。你看,执念本质是未完成情结在作祟,就像看剧看到一半停电,抓心挠肝也要找充电器。

拆解执念的三把钥匙:

1、给必须松绑

小区水果店老板娘有句口头禅:也行。

菠萝卖光了?吃芒果也行!

客户砍价?少赚点也行!

有回铺面漏水,她边拖地边笑:就当免费擦地板了。

后来才知道她年轻时因丈夫出轨差点跳楼,现在这份容错力是拿半条命换的。

2、给执念贴标签

心理咨询师教过我个法子:当冒出非要不可的念头时,立刻贴上执念警报。比如你想骂孩子成绩差,先默念:这是我的望子成龙警报。

神奇的是,当执念被具象化成警报器,反而能冷静拆弹了。

3、寻找执念兑换券

认识个坚持不婚主义的姑娘,三十岁突然闪婚。问起原因,她眨眨眼:我执着的根本不是婚姻制度,是害怕变成我妈那样失去自我。现在这位主动签协议,每周给我两天独处,这可比单身证靠谱!

看,执念背后藏着真实需求,像用旧车票换机票,得找到兑换窗口。

终极解脱在哪儿?

建筑工老周的故事或许能点醒我们。他在老家盖了十年楼,女儿却因留守儿童抑郁了。执念让他觉得多赚钱才能赎罪,直到女儿割腕被救回。现在他在女儿学校旁送外卖,租的房子没老家的厕所大。有次看到他电动车后座贴着女儿画的向日葵,下面有行小字:爸,今天数学及格啦!

阳光照在他安全帽的灰尘上,金灿灿的。

玻璃罩从来不是外界扣的。当你愿意松开手里那根叫执念的绳子,才会发现田野的风早就等着拥抱你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2007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