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张最近不对劲儿。整个人蔫得像霜打过的茄子——老打喷嚏,骨头缝里嗖嗖冒凉气,手脚暖不过来。他老伴叹气:”你看看你,天天钻那冷气嗖嗖的办公室,回家就对着冷气口猛吹,下班还非得灌一肚子冰啤酒冰西瓜。你这一天天的,就跟泡在冰窟窿里一样!说真的,这身体咋能吃得消?身上的阳气啊,我看都被你一点点冻没了,能不病嘛!”
寒气侵体,古人说“积阴伤阳”,这说法搁现在,道理还是扎扎实实的。整天让寒气湿气包围着身体,阳气就慢慢熄火,火小了,自然压不住那些病气。办公室尤其吓人,空调冷风真的不要钱似的吹,吹得人直哆嗦。冷啊!真冷!那风顺着后脖子往里钻,像小冰蛇往里爬。空调吹久了,身上一阵阵发紧发凉,那感觉,真是冷到关节缝里去了。
还有那些冷饮冰品,看着爽快,其实是个温柔的陷阱。一杯冰水下去,透心凉是吧?可脾胃最怕这个!想起来我楼下那家新开的冷饮店,他们家的绿豆糕做得真不错,甜而不腻……呃,说回冷饮。寒气直接灌入中焦,脾胃本来该是身体里的小锅炉,负责把食物转化成能量暖全身。这一杯冰水泼下去,炉火都要灭了!运化食物的力气自然大打折扣。吃得再好,运不动,身体该暖的地方暖不起来,反而又攒一堆消化不了的湿气废物堆在身体里。湿气重了,人就沉,就困,就懒洋洋的没精神头儿。
情绪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,可它带来那种“阴冷感”,伤人于无形。心里憋着气,堵得慌,整天愁眉苦脸,或者总怕东怕西担惊受怕……这种状态持续太久,身体里仿佛也长了霉点子,暖和气儿都散了。中医讲“七情内伤”,那些淤堵的、压抑的念头,就是另一种“阴气”,它不动刀子,却一点点磨灭你身体的生机活力。我见过太多人,明明吃穿不愁,日子安稳,就因为这心头拧着疙瘩,脸上总没个笑模样,身体也跟着垮了。身体的暖和气儿散了,人也就蔫了。
寒气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。阻断这股无形入侵链的第一步,就是给身体设一道物理屏障。
尤其空调房!那冷风打在后颈背心,简直像打开了寒气入侵的城门。一件轻薄透气的披肩或开衫,护住肩颈和后背这块“阳气总督”之地,冷风就钻不进来了。膝盖也别冻着,薄毯子搭一搭,寒气就没了落脚点。别小看这点遮挡,它像给身体筑起一道保温堤!
吃进去的温度更重要。与其贪图冰镇一刻的痛快,不如让胃里常存三分暖。温热的茶水、汤羹,尤其清晨一杯温水,像小火苗一样缓缓点燃脾胃的运化功能。办公室常年备个保温杯,里面泡点红枣姜片枸杞茶,暖意源源不断。
激活身体的小火炉才是根本。别老坐着,动起来才是正经事!哪怕只是大步快走半小时,或者睡前认真做几组拉伸,微汗一出,如同小火慢炖,身体里淤积的寒气湿气都被这股热力蒸腾着往外排。晚上睡前泡泡脚,热水漫过脚踝,加点艾叶生姜更佳,四十分钟后额头冒一层细汗,暖流从脚底顺着经络往上涌,手脚冰凉的人尤其能懂这份舒坦。
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,心头那点郁闷阴霾,得学着给它透透气。找个信得过的人聊聊,或者干脆痛快哭一场,总强过憋在心里发酵成毒气。每天给自己一点纯粹属于自己的时间,看书发呆听歌散步,做点喜欢的事,让心情松快些。心暖了,身体才有源源不断的能量去抵抗外在的寒邪阴湿。少了这股心头阴云笼罩的阳光,身体自然能重新明亮起来。
日子都是自己一天天过出来的。身体里的阳气,就是那股支撑我们好好生活的暖意。别让它熄了。多穿一件衣,少贪一口冰,动动筋骨,舒展眉头,这些小事积累起来,就是给自己身体里的小太阳添柴加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