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岁异地恋,真的只是玩玩吗?那个说陪你到最后的人,现在怎么样了?

我高中同桌小雅,高三那年和隔壁班一个男生偷偷谈了恋爱。高考完,男生去了广州,她留在我们老家的二本学校。临走前,男生在KTV包间里当着所有人的面说:“等四年后我回来娶你。”小雅哭得眼线全花,抱着他说“我一定等你”。

结果呢?大一上学期还没过完,俩人就分了。不是谁劈腿,也不是吵架,就是慢慢淡了。男生参加了社团,天天忙到半夜;小雅宿舍姐妹总约着逛街看电影,她也不好每次都推掉。后来视频从每天一次变成三天一次,再后来只剩周末尬聊几句。最后那次吵架,男生说“你好像根本不需要我”,小雅回了一句“你难道不是吗?”,然后默契地互删了好友。

现在小雅大四了,有次喝酒聊起这事,她撇嘴说:“18岁的异地恋?不就是图个心里有人陪嘛。当时哭得死去活来,现在连他长啥样都快忘了。”

但另一个朋友小雨的故事完全相反。她和男朋友高中毕业开始异地,一个在哈尔滨,一个在昆明,地图上直线距离接近4000公里。俩人穷学生没钱见面,就约好每天视频背单词,屏幕一角对着对方的脸,谁走神了就咳嗽一声。攒了半年的生活费买机票,见面时在机场狂奔搂脖子,旁边保洁阿姨看得直笑。去年他们结婚了,朋友圈晒结婚证配文:“终于不用再计算见面倒计时了。”

所以你说,18岁异地恋只是玩玩吗?这事真的没法一刀切。有些人确实只是需要个情感寄托,分开后自然而然就散了;但也有人愣是把几千公里的距离熬成了糖,甜得让人羡慕。

18岁异地恋,真的只是玩玩吗?那个说陪你到最后的人,现在怎么样了?

18岁是个特矛盾的年纪。一边喊着“真爱无敌”,一边连自己下周想吃啥都决定不了。异地恋最大的敌人根本不是第三者,是“今天下雨了但我没法给你送伞”的无力感,是室友随口一句“你对象怎么从来不来接你”的尴尬,是朋友圈里别人搂着对象吃火锅,而你对着手机说“晚安”时那种冰凉的失落感。

我大学室友阿杰,每次和女朋友视频完就闷头打游戏,打得键盘噼里啪啦响。后来才知道,他女朋友总抱怨他打游戏不陪她,可他觉得自己累了一天就想放松半小时有错吗?吵多了,两人都累,最后女生说:“要不你先忙吧,我也要复习了。”其实她根本没事,只是不知道还能说啥。

异地恋最怕的就是这种“假懂事”。明明想闹,却告诉自己“不能作”;明明想哭,却憋着说“没事你忙”。时间久了,感情就像被抽掉骨头的肉,软塌塌的撑不起来。

但你说全是坏的吗?也不是。异地恋像一场极端生存实验,能活下来的都是高手。你得学会一个人面对生活里所有的破事,寝室矛盾、考试挂科、发烧39度,然后擦把脸对镜头那头笑:“今天一切顺利呀!”你也得练就顶级信任:他朋友圈出现个陌生女生合照,你心里咯噔一下,却问:“今天和同学出去玩啦?看起来好热闹。”

真正长久的异地恋,从来不是靠“坚持”,而是靠“一起往前奔”。比如小雨和男友约好考研到同一城市,比如我认识的另一对情侣一起打工存钱买见面机票,甚至简单到“下周我们一起看《奥本海默》,看完打电话聊影评”。有了共同目标,距离就成了背景板,而不是主角。

18岁谈恋爱,本来就被打上“不成熟”的标签,再加个“异地”,简直叠满debuff。长辈会说“读书别谈恋爱”,朋友会劝“异地没结果的”,就连你自己都可能半夜怀疑:“我这图啥呢?”

但说实话,年轻时的感情,结果重要吗?也许重要,但过程更珍贵。哪怕最后没成,你会记得有人曾把你计划进未来里,记得那种“被全世界反对却偏要硬扛”的英勇。后来你再谈恋爱,可能更稳重、更得体,但很难再像18岁那样,笨拙地、毫无保留地掏出一颗真心。

所以啊,如果你正在经历18岁异地恋,别管别人说“只是玩玩”还是“肯定能成”。重要的是:你在这段关系里有没有变成更好的人?是每天哭哭啼啼查岗,还是咬着牙背单词想和他考到一个地方?是疑神疑鬼逼他秒回,还是各自精彩然后分享快乐?

谈恋爱像种树,异地就是经常不下雨的沙漠。有的树枯了,有的树却把根扎得特别深,后来哪都能活。甭管结局如何,那棵为爱挣扎过的树,一定比从来没种过的人厉害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6633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