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今天聊点实在的。
我有个朋友,叫小张。前几年特别迷“吸引力法则”,天天对着镜子喊“我要发财”“我要变有钱”,手机屏保换成了豪车别墅,每天睡前还要默念十遍“我是有钱人”。
结果呢?三年过去了,信用卡欠了五万,工资没涨,反而因为总想着“天降横财”,工作都没心思干了。
他后来跟我吐槽:“吸引力法则是不是骗人的?我这么努力‘吸引’,怎么一点用都没有?”
我说:“你不是在‘吸引’,你是在‘做梦’。”
很多人一听“吸引力法则”,第一反应就是:哦,就是天天想好事,好事就会来。
大错特错。
什么是吸引力法则?它不是玄学,不是魔法,更不是“躺平许愿就能成真”。它的核心其实是:你是什么样的能量状态,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和事。
说白了,你不是靠“想”来吸引东西的,你是靠“状态”来吸引的。
比如你整天焦虑“我没钱”,那你吸引来的就是更多让你焦虑的账单、开销、意外支出;如果你一边想着“我要有钱”一边心里又觉得自己根本不配,那吸引来的就是更多“求而不得”的挫败感。
真正能“吸引”到财富、关系、机会的人,根本不是靠“空想”,而是他们已经先把自己活成了那种人该有的样子。
我认识一个做自媒体的姑娘,她从月薪三千到年入百万,只用了两年。她说她从来没天天喊“我要赚钱”,而是每天琢磨:什么样内容能帮到别人?怎么让自己更专业、更靠谱?怎么对接资源、维护信任?
她不是“吸引”了钱,她是先成了“值钱的人”,钱自然就来了。
这才是吸引力法则最实在的用法:你先成为,再拥有。
而不是反过来。
很多人之所以“吸引失败”,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那个频率上。
你一边想着“我要成功”,一边熬夜刷短视频;一边想着“我要健康”,一边奶茶炸鸡不停嘴;一边想着“我要恋爱”,一边拒绝出门认识人……你这哪是“吸引”?你这是自我欺骗。
吸引力法则真正起作用的,是你的潜意识信念。
如果你内心深处觉得自己“不配”“不可能”“没希望”,那你表面再怎么喊口号、换屏保、写愿景板……都没用。
因为宇宙(或者说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)回应的是你内心真正的振动,而不是你嘴上说的那句话。
举个例子:
如果你觉得自己“不值得被爱”,那你就会无意识地把那些对你好的人推开,反而吸引来忽冷忽热、若即若离的人,因为那种“不确定感”才符合你潜意识里的自我认知。
这不是命运捉弄你,这是你自己在“召唤”这种剧情。
怎么破?
别光“想”,要去“做”。
哪怕只是一点点,也要让自己朝着那个状态去行动。
你想吸引财富,就别整天盯着缺钱焦虑,而是去思考:我能提供什么价值?怎么提升自己的能力?哪怕今天多看一页书、多学一个技能,都是在切换频率。
你想吸引一段好关系,就先对自己温柔一点。别动不动就批判自己“没人喜欢”,而是先从对自己好开始:好好吃饭、好好睡觉、把自己收拾干净,说话别总带着怨气。
你状态对了,对的人自然就来了。
吸引力法则不是许愿机,而是状态调整器。
你不需要相信玄学,你只需要相信:你是谁,就会遇见谁。
你焦虑,就会吸引焦虑;你从容,就会吸引从容。
所以,别再说“为什么我吸引不来我要的”了。
问问自己:我现在的生活状态,是不是就已经是“我配得上这一切”的样子?
如果不是,先从改变状态开始。
你不是要吸引光,你要先成为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