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的真相解密:当夜晚变成煎熬,你可能已经越过警戒线

前几天我和一个老朋友聊天,他说自己最近总在半夜两三点就醒了,然后怎么也睡不着,翻来身来翻去,感觉整个人都累坏了。白天上班的时候,脑袋晕乎乎的,开会时差点打瞌睡瞌睡被老板点名。他问我,这是不是就是失眠啊?我听了之后,想起自己也有过类似的时候。那时候我刚换工作,压力大得不行,晚上躺在床上,眼睛闭着,脑子却像放电影一样停不下来。有时候天都快亮了,我还清醒得很。这种状态持续了小半个月,我才意识到问题没那么简单。

其实很多人都有过睡不好的时候。比如周末熬夜追剧,第二天补觉就觉得没事了。或者偶尔因为心事重重,翻来覆去几个小时才睡着。但这些情况一般不会持续太久,调整一下作息就能恢复。可如果它成了常态,那可能就不是小事了。失眠这东西,说起来挺常见的,但很多人对它理解不够深。有些人觉得只要一晚没睡好就是失眠,另一些人则可能拖到身体出问题了才去管。

失眠的定义在医学上有明确的标准。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睡眠医学会都把失眠归类为一种睡眠障碍,主要表现是难以入睡、睡眠中间容易醒来,或者早上醒得太早,而且这些问题会导致白天功能受影响。比如说,如果你经常需要超过半小时才能睡着,或者夜里醒来好几次,每次都得花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入睡,又或者天还没亮就醒了再也睡不着,这些都可能是失眠的迹象。更关键的是,这些情况每周至少出现三次,并且持续一个月以上,才需要考虑是不是慢性的问题。

失眠的真相解密:当夜晚变成煎熬,你可能已经越过警戒线

我有个表姐,她在医院当护士,轮班制度让她作息很不规律。她告诉我,有一次她连续好几天都在凌晨三点左右突然醒来,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。白天工作的时候,她总觉得头晕目眩,有次还给病人量血压时记错了数字。她一开始没当回事,以为只是太累了。后来她去做了个睡眠评估,医生说她这已经属于轻度失眠了。医生解释说,失眠不只是睡不好那么简单,它会影响到人的情绪、记忆甚至免疫力。长期下来,还可能增加高血压或糖尿病的风险。

说到这里,我想起一个常见的误区。有的人觉得失眠就是完全睡不着,但其实它不是绝对的。比如有些人能睡着,但睡眠质量很差,梦里总是乱七八糟的,醒来后还是觉得累。或者有的人睡了七八个小时,但白天依然没精神。这些都是失眠的表现形式。重要的是看它对生活的影响有多大。如果你因为睡不好,经常在工作中出错,或者和朋友相处时容易发脾气,那可能就已经越过了那条线。

那么,到什么程度才叫失眠呢?简单来说,当睡眠问题开始明显干扰你的日常生活时,比如让你白天总是犯困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情绪波动大,或者身体健康出现小毛病,那就该认真对待了。医学上常用的一些工具,比如睡眠日记或者问卷调查,可以帮助评估。举个例子,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就是一个常用的方法,它从睡眠时间、入睡难度、白天功能等多方面打分,分数高了就提示可能有失眠问题。

失眠的原因挺多的,不光是心理因素。压力大、焦虑或抑郁确实常见,但生活习惯也很关键。比如晚上喝咖啡或茶,或者睡前一直刷手机,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,让人更难入睡。环境方面,房间太亮、太吵,或者床不舒服,都可能成为诱因。另外,一些身体疾病比如关节炎或哮喘,也会让人夜里难受醒来。我认识一个邻居,他因为打鼾严重,被诊断出睡眠呼吸暂停,这直接导致他睡眠中断,久而久之就成了慢性失眠。

治疗失眠不一定非得靠药物。很多时候,调整生活方式就能见效。比如建立固定的睡眠时间,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和起床,哪怕是周末也别睡懒觉。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或吃大餐,可以试试泡个热水澡或听点轻音乐。如果是因为压力大,学着放松心情,比如做做深呼吸或者写写日记。我自己试过一个方法,就是把卧室布置得更舒适些,换了遮光窗帘和软一点的枕头,效果还挺明显的。

当然,如果自我调节没用,最好去看看医生。认知行为疗法是现在推荐的非药物治疗方式,它帮助人们改变对睡眠的错误观念,建立更好的习惯。我那个护士表姐就参加过几次这样的课程,她说学会了怎么管理晚上的思绪,现在睡眠好多了。药物治疗的话,一般是短期使用,比如安眠药,但得在医生指导下用,避免依赖。

失眠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,很多人都经历过。关键是要早点发现,别让它拖成习惯。睡眠对我们的健康太重要了,它就像身体的充电器,充不好电,什么都干不了。下次如果你觉得自己睡得不对劲,不妨多留意一下,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。毕竟,一个好的夜晚,能换来一个清爽的白天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7180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