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真是糟透了。
早上闹钟响第三次才挣扎着爬起来,刷牙时看着镜子里那张脸,自己都觉得陌生,眼下两团乌青,嘴角耷拉着。窗外天灰蒙蒙的,像一块没洗干净还拧不出水的旧抹布,沉沉地压在心头。挤地铁时,前后左右都是人,空气里混着汗味、廉价香水味和早餐的油腻气味。车厢晃得厉害,一个急刹车,前面人的背包重重撞在我肋骨上,疼得我倒抽冷气。那人头也没回。
坐到工位上,打开电脑,邮箱里躺着二十几封未读邮件。老板昨晚十一点发来的那封格外刺眼“明早十点前,方案最终版发我,数据部分重新核对。”
方案?就是那个改了八遍,每次都被打回来重做的东西吗?我盯着屏幕,手指放在键盘上,脑子里却一片空白。同事敲击键盘的声音、远处电话铃声、甚至空调的嗡嗡声,都像小锤子一下下凿着我的神经。好烦躁好压抑感觉好累,这念头像块石头砸进死水潭,沉重又无声地沉下去,连个像样的水花都激不起来。
下午四点,眼皮沉得像灌了铅。想起午饭就扒拉了两口便利店的三明治,胃里空落落地难受,可一点食欲都没有。旁边的同事小李似乎永远精力充沛,隔着挡板都能听到他中气十足地跟客户打电话“没问题!包在我身上!”
对比之下,我觉得自己像个电量耗尽、外壳都磨损了的旧电池。下班走出大楼,天已经擦黑。晚高峰的车流堵得水泄不通,尾灯连成一片刺眼的红河。站在公交站台,冷风吹得脖子发凉,看着一辆辆挤得像沙丁鱼罐头的公交车开过去,心里直发怵。算了,走回去吧,虽然远点,至少能透口气。

这种状态持续多久了?一周?一个月?好像自从接手那个棘手的项目,又碰上部门人事变动,压力就像滚雪球,越滚越大。身体也跟着抗议,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,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停不下来;白天没精神,咖啡一杯接一杯,喝得心慌手抖;肩颈僵硬得像打了石膏,稍微动动就咔咔响;胃口差得很,以前爱吃的现在看着就烦。整个人像是被抽掉了筋骨,软绵绵的,做什么都提不起劲,还特别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炸毛,昨天就因为外卖送晚了十分钟,对着电话那头的骑手语气冲得自己事后都后悔。
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,被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、压抑和疲惫裹挟着。它不是突如其来的大病,更像是身体和心灵在日复一日的消磨中发出的、越来越清晰的警报声。它提醒我们,可能有些事情不对头了。
这些警报,通常来自几个方向:
持续的慢性压力:
工作量大、要求高、人际关系复杂、对未来的担忧……这些压力源像水滴石穿,一点点消耗着我们的能量储备。身体长期处于“备战”状态,分泌大量压力激素(比如皮质醇),时间长了,能不累吗?能不烦吗?
睡眠严重不足或质量差:
睡不好,绝对是恶性循环的起点。晚上睡不够,或者睡不安稳,白天精神自然差。精神差,做事效率低,压力更大,晚上更睡不着……这个死循环,困住了太多人。
营养跟不上:
忙起来就随便对付两口,吃的东西要么高油高糖,要么营养单一。身体缺乏必要的“燃料”(比如B族维生素、镁等矿物质对神经和能量代谢很重要),大脑和身体运转自然卡壳,情绪也容易低落。
身体活动太少或者太多:
一坐一整天,身体像生了锈。但反过来,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,身体吃不消,也会觉得异常疲惫。身体需要的是平衡。
缺少真正的放松和社交:
每天被任务塞满,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放松大脑。或者,总是孤军奋战,缺乏和信任的人交流、倾诉的机会,情绪垃圾无处倾倒,憋在心里只会发酵。
警报响了,我们不能装聋作哑。
硬扛下去,崩溃是迟早的事。试试看,从一些很小的、几乎不费什么力气的地方开始调整:
1、让呼吸帮你踩刹车:
下次烦躁感涌上来,或者觉得脑子乱成一锅粥时,停下手头的事(哪怕只有一分钟)。什么都别想,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上。深深地、慢慢地用鼻子吸气,感觉肚子鼓起来;再缓缓地用嘴巴吐气,感觉肚子瘪下去。重复几次,就几次,能让过度紧绷的神经稍微松一松。这招在厕所隔间、楼梯间、甚至工位上都能做。
2、动一动,哪怕一点点:
别想着非得去健身房大汗淋漓。就现在,站起来,去接杯水,多走两步绕个远路。或者,就站在窗边,伸个大大的懒腰,转转僵硬的脖子和肩膀。午休时,别刷手机了,出去溜达十分钟,看看树,看看天。让身体活动起来,血液流动起来,大脑会分泌让你感觉好一点的东西。
3、给睡眠一点“仪式感”:
尽量固定睡觉和起床的时间,周末也别差太多。睡前一小时,把手机、平板扔远点。蓝光会骗你的大脑说“天还亮着呢”。可以看点轻松的书(纸质的最好),或者听点舒缓的音乐。让卧室暗一点、凉快一点。睡前用温热(不是烫)的水泡泡脚,也能帮助放松。
4、吃进肚子里的东西,要当心:
别指望咖啡和甜食能续命,它们带来的短暂兴奋之后是更深的疲惫。尽量按时吃饭,选择那些看着比较“干净”的食物,蔬菜、水果、瘦肉、鸡蛋、杂粮。多喝水。身体这台机器,需要好油才能顺畅运转。
5、把“烦”说出来:
别一个人闷着。找个信得过的朋友、家人,或者专业的倾听者(心理咨询师),把心里的憋闷、委屈、烦躁倒一倒。说出来本身就能减压。如果觉得对熟人开不了口,写下来也行,把烦恼“倒”在纸上,也是一种释放。
6、给自己五分钟“放空时间”:
一天里,哪怕就挤出五分钟,完全属于自己。在这五分钟里,不做任何“有用”的事。不工作,不学习,不处理家务,不回复消息。就发呆,看云,听风声,或者做点纯粹让自己觉得舒服的小事,比如哼首歌、摆弄下小盆栽。这五分钟不是浪费,是给心灵充电。
这些方法听起来都太简单了,简单到让人怀疑“这能有用?” 我自己在最烦躁的时候,也觉得做这些“没用”。但恰恰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,像一颗颗小石子,能慢慢垫高我们快要被淹没的情绪水位线。它们不承诺立刻让你“满血复活”,但能帮你从那种“好烦躁好压抑感觉好累”的泥潭里,找到一点点可以借力爬出来的支点。
烦躁、压抑、疲惫,不是什么羞耻的事,也不是软弱。它们只是身体和心灵在喊救命。听见这个声音,承认它,然后,用一点小小的、具体的行动去回应它。从一次深呼吸开始,从一次五分钟的放空开始。生活这张弓,弦绷得太紧会断。偶尔松一松,是为了下一次拉得更满,走得更远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