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生长还是严加修剪?一个让千万家长辗转难眠的教育困境

商场玩具货架前那幕总在我脑子里打转。穿恐龙卫衣的小男孩死命攥着奥特曼盒子,嗓子眼里挤出呜咽,像只被逼到墙角的小兽。他妈妈呢,斜倚着购物车刷手机,眼皮都懒得抬:“哭累了就不哭了,树大自然直嘛。”

这话像颗酸梅卡在我嗓子眼。树大自然直?你看小区花园里那些没修剪的树,枝杈张牙舞爪地捅向防盗网,去年台风天还砸了王阿姨家的车。树尚且需要修剪,何况是活蹦乱跳的人?

我邻居李姐就是“树大自直派”信徒。她儿子把颜料泼满客厅墙壁时,她说“这是艺术天赋”;孩子抢别人玩具还咬人,她摆手“长大自然懂规矩”。直到小学班主任发来课堂视频,那孩子蹲在教室垃圾桶旁撕作业本,说“这里才是我的王国”。李姐这才慌了神,头发一把把掉,见面就攥着我手腕问:“不是说孩子大了就懂事吗?”

可另一头的故事更让人窒息。朋友家的女儿从五岁起日程表精确到分钟:钢琴课换毛笔字,毛笔字换英语角,间隙还要背圆周率后五十位。有次孩子把奥数题撕成雪花撒下楼,声音轻得像蚊子叫:“它们飞起来比较开心。”这孩子现在见人就鞠躬问好,可手指总在裤缝上抠,校服裤线磨得发白。

两种教育观撕扯了几代人。“树大自直”被很多老一辈念叨,意思是无须管教,大了自然成材,像柏山婶说的“儿孙自有儿孙福”。而严加管教派呢,举着“玉不琢不成器”的牌子,恨不得把娃雕成传世翡翠。

自由生长还是严加修剪?一个让千万家长辗转难眠的教育困境

但真相往往卡在中间缝里。陶行知那句话像记警钟在我耳边晃:“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、倾向、态度,多半在六岁前培养成功。”

狼孩的故事够吓人吧?被狼养大的孩子十七岁去世时,智力永远停在三岁半,连“妈妈”都叫不出。黄金期溜走了,补多少鞭子都追不回。

上周家长会散场,班主任拉住我说悄悄话:“最难教的孩子有两类,被规矩捆成木偶的,还有被自由腌成咸鱼的。”

这话让我想起维果茨基的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:孩子得像摘苹果,踮脚够得着的高度才最能长个。完全放任?孩子可能永远够不着苹果。死命托举?孩子忘了怎么踮脚。

我试过在儿子身上找平衡点。他痴迷恐龙到能把霸王龙分类背出二十种,但拒绝碰数学题。后来我们约定:每天研究半小时恐龙书,就得做十分钟数学游戏。当他发现三角龙的头盾能用三角函数计算时,眼睛瞪得像发现新大陆。你看,兴趣和规矩搭座桥,孩子自己就欢跑过去了。

晚饭时电视正播家庭教育广告,儿子突然嘟囔:“妈妈,小树长歪了会疼吗?”

勺子哐当掉进汤碗。或许我们该学学园丁:狂风里给幼树绑支架,生虫时喷药水,阳光好了就退到树荫外。就像班杜拉说的,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。你修枝剪叶的手别抖,但别挡住他需要的阳光。

夜深翻育儿书,有段话被荧光笔涂得发亮:“养育是种子的破土而出,而非陶土的捏塑重塑。”

突然想起老家院角那棵老樟树。它曾被台风劈断主干,爷爷用麻绳捆住裂口,又在树周插三根木棍支撑。如今它虬结的伤疤上抽出新枝,倾斜的枝干反而成了孩子们最爱的攀爬架。

教育啊,说到底是在风暴里当那根沉默的撑杆。该捆扎时不含糊,该松绑时不犹豫。毕竟没有哪棵树能永远躲在支架下生长,也没有哪阵风会为幼苗改变方向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liaoyushi.cn/4211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显示验证码
没有账号?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