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牙的时候,我突然对着镜子问了一句:你今天想干啥?问完自己都愣了一下。这声音根本不是平时那个催着我去赶地铁、应付KPI的成年人嗓门,倒像个……像个小学生,怯生生的。后来才知道,这大概就是第一次听见内在小孩的声音,那个住在心里、一直没长大的自己。
我们心里都住着这么个小人儿。心理学上说,它是童年受过的伤、没被满足的需求,还有那些憋回去的眼泪捏成的。荣格老爷爷管它叫永恒少年,天真,敏感,还带着点没被磨平的直觉力。可要是小时候磕着碰着了,比如被忽视啊、挨骂啊,这个小人儿就缩在角落不吱声了,一缩可能就是几十年。它不消失,只偷偷指挥你的情绪:明明一点小事就炸毛,莫名低落得像天塌了,或者总觉得自己不配……八成是它在背后扯你袖子呢。
怎么听见它的声音?难,也不难。难的是我们习惯性关静音。同事甩个锅过来,你心里蹭地冒火,嘴上却笑着说没事我来改,这时候内在小孩正捶地哭呢,但成年人的面具已经焊死在脸上了。有个法子在咨询室挺常用:你先得认出那些情绪是它的求救信号。比如心跳突然加速,喉咙发紧,或者胃里拧成个疙瘩……
停!别急着压下去,把手搁胸口,轻轻问:你现在……是几岁呀?
真的,有人这么做着做着眼泪就下来了,记起五岁那年打碎碗被狠狠凶过的自己。那个不敢哭的娃娃,原来一直卡在身体里。
对了,上周路过幼儿园,看见个小姑娘蹲在滑梯底下抹眼泪,她妈妈没吼没拽,就挨着她坐下,胳膊圈着小小的后背。当时我就想啊……我们对自己要有这份耐心多好。
听见之后更难的是:不评判,它说啥你都接住。哪怕它嚷着不想上班!想砸电脑!,也别劈头盖脸骂怎么这么幼稚。
你试试换成:哦,你累坏了是吧?烦透了对不对?,就像哄朋友家炸毛的小孩。
有个姑娘告诉我,她每次焦虑得抠手指时,就对着空气说:看见你了,吓坏了吧?我在这儿呢。
几次下来,那根紧绷的弦居然自己松了。内在小孩要的从来不是解决方案,是被看见的感觉。
工具嘛,笨办法反而有用。买本带锁的日记本,每天写几笔:今天你(内在小孩)咋样了? 一开始它可能不搭理你,或者光骂人:你笨蛋!他们欺负你!
别怵,继续写。有人写了100封情书给内在小孩,把小时候想听却没人说的话全补上,考砸了也喜欢你、怕黑没关系,我开灯陪你……写着写着,心口那块石头化了。
还有个神招:把童年照片放钱包里。每次刷卡时看见那个穿旧裙子、眼神怯生生的小不点,你会不由自主软下声来:别怕,现在我能照顾好你。
疗愈它,其实是重新养自己一遍。小时候缺拥抱?现在洗完澡裹着毯子窝沙发;总被否定?每天对着镜子夸一句今天眉毛画得不错。这个过程……唉,慢得像蜗牛搬家。有个来访者跟咨询师折腾了十年,才把那个没人爱我的执念卸下来。但当她第一次坦然收下同事的赞美,没在心里嘀咕人家客套而已时,她知道,角落里的小孩终于站到阳光底下了。
这和宠坏自己是两码事。你熬夜刷剧,吃炸鸡吃到胃胀,内在小孩反倒更慌了:妈妈(成人自我)不管我了!
真正的内在大人得站出来,像靠谱的家长那样温柔定规矩:知道你想玩,但明天要汇报,咱们十一点睡好不好?周末陪你追剧。
平衡了小孩的渴望和成人的担当,日子才不会翻船。
昨天我妈打电话,突然念叨我小学被数学老师当众骂哭的事。我居然能笑着接茬:是呀,那小可怜以为全世界都不要她了。,你看,当内在小孩的声音被接住,旧伤疤就变成了对话里的星光。它不是你的对立面,而是你灵魂深处最真实的回音。那个蹲在角落的小身影,等的不过是一句:嘿,我听见你了。咱们一起走吧。
最后这句是不是有点煽情了……但管他呢,真心话不修饰才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