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朋友:
你好,很多人结束一天的工作后,会选择瘫在沙发上,什么都不做。
但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体验:周末昏天暗地地睡了一整天,醒来后,非但没有神清气爽,反而头脑昏沉,浑身无力,比工作的时候还要累。
这时候,我们通常会责怪自己:是不是睡得太多了?
但我想邀请你,换个角度听听这个声音,那个说“我好累”的声音,真的是你的全部吗?还是说,它只是你内在某一个疲惫不堪的部分,在向你发出求救的信号?
如果你在经过长时间的静止后依然感到疲惫,或许不是因为休息得不够,而是你走入了关于休息的误解。
01. 休息的三个误解。
误解一:睡觉等于休息。
我们常常认为,身体躺下,进入睡眠,就是休息,但很多时候,你虽然睡着了,你的大脑却可能还在加班。
它还在处理白天的争吵,担心明天的工作,甚至在你不知道的梦境里继续奔跑,你的身体可能处于紧张状态,肩膀紧绷,眉头深锁。
睡觉很重要,但如果你的内在系统没有放松,再多的睡眠也只是让身体暂时关机,醒来后,内在的战争依然继续。

误解二: 静止等于休息。
什么都不做,只是躺着刷手机,看视频,这看起来是静止,但你的内心,可能正经历着一场风暴。
社交媒体上的信息,与他人的比较,未来的焦虑……这些思绪在你的脑海里奔腾不息。
你的身体虽然没有动,但你的内心正在打一场激烈的仗。这种内在的消耗,远比身体的劳作更加疲惫。
误解三: 所有人的休息都一样。
看到朋友去爬山充电,你觉得很好,也强迫自己去,结果回来更累了。
听到同事说冥想能放松,你跟着尝试,却发现自己更加焦虑。
休息,不是一套标准化的流程,它是非常个人化的需求,你的疲惫点在哪里,你的休息点就应该在哪里。
02. 真正的休息,有三个特征。
那么,抛开这些误解,真正的、高质量的休息,到底是什么样子?它通常具备三个关键特征。
特征一: 内在的观察者醒了。
当你真正在休息时,你会从一个参与者,变成一个观察者。
举个例子:你因为工作失误,感到非常焦虑。
作为参与者,你会完全被焦虑吞没,头脑里反复思考:我完了,领导会怎么看我,我下次一定不能再错了。
而当你邀请内在的观察者醒来,你可能会这样对自己说:我注意到,我内在有一个部分,非常害怕犯错,它现在感到很焦虑。
仅仅是注意到这个改变,空间就打开了,你不再等同于那个焦虑的情绪,你是一个更大的空间,可以容纳这个情绪。
这种从情绪和思绪中抽离出来的过程,本身就是最深度的休息,它让喋喋不休的头脑,终于可以安静一会儿。
特征二:身体回到了此时此地。
我们的疲惫,常常是因为身体在一个地方,心思却在另一个地方。
身体在吃饭,心思在担忧未来的工作;身体在回家路上,心思在回味上午的争吵。
真正的休息,是让身和心,一起温柔地回到此时此地。
当你吃饭时,感受米饭的香甜和咀嚼的节奏;当你散步时,感受脚底和地面接触的感觉,感受微风拂过脸颊的温度;
当你和亲友在一起时,看着他们的眼睛,真正地聆听他们说话,而不是在脑子里准备自己的回应。
这种身心合一的状态,会让你的生命能量不再耗散在过去的回忆或未来的担忧中,而是完整地活在每一个真实的当下,这就是最好的能量回收。
特征三:你与自己温柔连接。
很多时候,我们感到累,不是因为事情本身,而是因为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。
任务没做好,我们严厉地批评自己;感到疲惫时,我们责怪自己不够坚强。
我们内在的关系,变成了一场战争。
而真正的休息,是停止这场战争。是当你注意到自己累了的时候,能把手放在胸口,对自己说:我知道,你累了;我感受到你了,你很不容易;没关系,我在这里陪着你。
仅仅是这样一个简单的、温柔的自我连接动作,就能让紧绷的神经系统瞬间松弛下来,它不再需要调动全身的能量来防御内在的攻击。
当你和自己成为朋友,而非敌人,你就在源头处找到了永不枯竭的休息之泉。
03. 如何开始一场真正的休息?
今天,你不必刻意去做什么,或许,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时刻,做一次简单的尝试。
闭上眼睛,做三次缓慢的深呼吸,然后,轻轻地问自己一个问题:
- 在这个时刻,我内在的哪一个部分,最需要被关怀,最需要休息?
- 是那个一直紧绷的肩颈吗?
- 是那个高速运转了一天的大脑吗?
- 还是那个受了委屈,却不敢表达的情绪?
把手温柔地放在那个最需要关怀的身体部位上,感受它,只是感受它,把你的呼吸,温柔地带到那里。
无需改变什么,只是和它待在一起,告诉它:我在这里,陪着你。
真正的休息,不是一场需要去往远方的旅行,它是在每一个当下,为你内在的每一个部分,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存在的空间。
当每一个部分都感觉到被看见,被接纳,被关怀,内在的战争,就停止了,和谐便自然发生,而这就是最好的休息。
让你的福报,为你召唤更多美好的人和事,都流向你的生活里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