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我曾经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,学习不错,很有礼貌,勤奋努力。老师、家长、同学都很尊重我,觉得我前途无量。但是大学后我有情绪性进食、身材焦虑,减肥复胖等等,在我看来很肤浅的问题,我的长相让人感觉好吃懒做,我仿佛变得油腻。我经常以笑示人,假装很坚强,回家之后,有很多之前认识的老师、家人、邻居第一眼就会说我怎么胖了那么多,甚至反复提起,我觉得他们要么在看我笑话要么在对我失望和叹息,觉得我糟糕地让人惊讶。我在当时假装不在意。我爸爸妈妈很想我减肥,经常提起,他们觉得我控制不住嘴,觉得我意志力不够还找那么多借口。
2、我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,我也失去见人的勇气,我看见熟人就想躲起来。我不知道自己是有精神病还是我就是江郎才尽了。我属于悲惨故事。我感到自卑、绝望、消极、煎熬。我经常情绪崩溃,我变得特别敏感。讨好型人格加剧。
3、我自己在网上找了心理饮食教练去沟通,我开始学习正念饮食,走出去,去了解自己。过程中反反复复,但是总体来说,我觉得我生命终于有一个人愿意认同我,我内心慢慢有力量。我还是经常控制不住吃,看见老熟人就会怕,特别在意身材的评论。

这位伙伴想要获得关于心理的反馈和正念建议
我的反馈
当我看到“我曾经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,学习不错,很有礼貌,勤奋努力。老师、家长、同学都很尊重我,觉得我前途无量”这样的描述的时候,我的内心会咯噔一下的感觉,因为这样的描述就是大多数人对自我描述的经典范本。
再细细的读完你的问题,其实我想对你说:姑娘,你不用依靠其他人,依靠学习、礼貌、勤奋、身体好这些标准来定义你自己,你在这里,你的存在,你的思考,你的成长,就是一个完整的自己,能够思考和改进就已经很了不起。
透过你的问题中,首先我发现真正带给你困扰的,不是因为情绪性进食、身材焦虑,减肥复胖这些现象,而是因为缺少自我价值体系的建立,也就是心理学说的自我认知的偏差。
当我们过度依靠外部评价形成的自我价值感,如大家对你的评价,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“条件性自尊” 。
过去的你很优秀,当你在一个新的环境或场合中不优秀的时候,怎么办?甚至当你认为只有身材苗条、不胖才配被爱和尊重,而身材变化,会让我们觉得失去了支持和安全感,认为“自己不值得被爱”,让我们付出更多努力来换取爱和安全感,而这也恰恰是讨好型人格的基础。不断消耗你的能量,让你无法与真实的自我连接。
其次,你提到进入大学后有情绪性进食的问题,我感觉进食在这里不是“意志力薄弱”,而是一种对外在的应对机制。它在帮您消化无人理解的孤独、应对被评价的焦虑感,甚至是在用食物“填补”内心那个渴望被无条件接纳的空洞。为什么会进入大学会出现这样的问题,很有可能就是突然一下找不到新的人生目标和方向,出现的报复性放纵自我的行为。
而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,我未做过多了解,无法判断。根据过往的经验,大多是因为小时候的成长经历,让我们对自我价值评价地基建立在“他人的看法”和“社会的标准”这块流沙上。当外界给予积极反馈时(优秀、有礼貌),自我的建筑就稳固;当反馈消极时(变胖、油腻),建筑就摇摇欲坠。这种模式通常源于童年,我们被教育“只有表现好,才值得被爱”,从而将“我是什么样的人”与“我取得了什么成就/我看起来怎么样”完全划等号。
也因此导致你很在意他人如何看你,是不是会让其他人失望,进而会产生自卑,煎熬的情绪,而这种负性情绪逐渐积累,就形成对事物解读的“自动化心理框架”,用一种偏暗色的滤镜看待事物,变得消极和低沉。
我的建议
看到你已经在学习正念,内心慢慢有了力量,也在做正念饮食的实践,虽然有内在探索的部分,但还不是很清晰,我梳理下有3个建议给到你:
1、修正自我认知偏差,从“他人评价”到“内在觉察”
多看书,多外出行走,多与一些有高认知的人交流,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价值认知体系,知道每个人在光鲜亮丽的背后,其实都有很多的脆弱、无助、不敢的时候,这些都是组成我们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一部分。重点放在人生的核心问题思考上:我是谁?活着的意义?什么是有价值的事情?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。
重新认识自己,但这很抽象。但正念的一些练习可以让它变得可操作:
正念练习:寻找“观察性自我”
每天抽5分钟,安静地坐着,做几个深呼吸。然后问自己:
“那个曾经优秀的小女孩,她现在害怕什么?”
“那个感到油腻、想躲起来的我,她需要什么?”
“在今天的生活中,有那个时刻是我自己由衷觉得特别爽、高兴、有成就感的时刻,是因为什么?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我”
关键一步: 意识到,您不是那个“优秀女孩”,也不是那个“油腻女孩”,您是那个能够觉察到这一切的、不变的“觉知”本身。 这个“观察性自我”是平静、智慧的,它不因体重而改变。
2、改善对待自己的态度:用接纳和允许取代控制和批判
在你的描述中,我看到一个模式“犯错→自我批判→更努力→压力更大→再次犯错→更多的焦虑压力”。打破这个循环的关键,在于将 “自我对抗” 的模式转变为 “自我接纳” 。这意味着,当你“犯错、做不到、出现问题”时,不再有一个“严苛的老师”在体内鞭挞你,而是有一个 “智慧而温暖的朋友” 来支持和理解你。
比如,当发现自己做了很多努力,但仍然有情绪崩溃或暴食的情景,将手放在心脏位置,感受掌心的温度,对自己默默地说三句话,用关怀的神经回路替代指责的神经回路:
第一句(正念): “这是一个让我感受痛苦的时刻。”
第二句(共同人性): “犯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部分,此刻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在犯错,处于痛苦中。”
第三句(自我关怀): “愿我给予自己所需要的宽容和关怀。”
3、回归本质:远离现象的纠缠,为所当为
你的核心问题是“认知的偏差,负性思维的重复”。情绪性进食、身材焦虑,减肥复胖、怕见人、自信不足,其实都是这个核心延伸出来的现象和感受。
如果我们认同它是个问题,它才会成为问题。所以我的建议就是“为所当为”。每天给自己安排好应当要做的生活、学习清单,不管自己感受到什么,有什么恐惧或害怕的部分,坚持去做自己应当做的,自信心、自我价值感就是在实践中建立,在与人的联结、在社会的付出中建立。
并且在每天睡前都可以做一个自我欣赏的练习:
问问自己:今天,我做了什么事情,是出于对我自己的爱和尊重?
答案可以是:为自己准备了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饭、早睡10分钟、允许自己休息而不自责、在想吃东西时先喝一杯温水。
最后想对你说的话:你正在完成的,是一场从“活在别人的眼光里”到“活在自己的生命里”的伟大回归,这条路不容易,会反复,会迷路,但这本身就是成长最真实的样子。
你已经走在最合适的道路上,请无比信任你自己。

